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平生爱竹端自许,欲种千竿满吾土。岂知好物不须多,只费东坡数番楮。
酒酣弄笔写寒姿,一洗丹青空万古。我今观画已萧然,矧对吟风如共语。
渊明荒径便抛官,仲子辞官归灌圃。终年端坐饱太仓,更欲此君长傍户。
亦知两者固难兼,无那幽怀终不禦。纵教富贵欲何为,不若归来栽竹愈。
一枕新凉梦自成,诗魔偏向睡魔生;从来物态蜉蝣似,未必人情蝴蝶轻。
集候秋虫偏解语,失途老骥亦长鸣。世间何限荣枯迹,底事通人眼剧明?
群公敦夙好,携手问潜郎。落日青萍在,秋风白发长。
马卿虽玩世,张翰已思乡。禅理閒差胜,词锋老渐藏。
秫花犹未酿,菰米但堪粮。将客聊开径,呼儿稍进觞。
苑连凉竹密,溪近野莼香。招隐还题馆,钟山傍草堂。
西山彷佛见松筠,日日来看色转新。闻说桃花岩石畔,读书曾有谪仙人。
旦为阳华游,轩豁谐素志。那知此嵌岩,近在回翔地。
石如狻猊状,蹲伏呀可畏。虽无嚬呻威,尚使百兽避。
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是岩端见遗,定自求其备。
澹岩冠湘中,瑰玮传万耳。此郎靳一言,亦以山无水。
骨多欠膋血,草木咸枯悴。其谁喜冥搜,韵语发天秘。
石门何晃荡,坐久三叹喟。径欲挽银潢,淙淙满人意。
耆阇拂天表,祇洹开地灵。谁移珠林树,来凿白石扃。
穹隆耸一柱,斜入无光青。庄严两宝塔,七级捎奔星。
迦相枝倒垂,樛流延上荣。旁有紫竹林,迸露赤玉瑛。
裶裶五彩幡,累累九子铃。应贞袒右臂,龙女立媌娙。
天乳五百道,放出琉璃瓶。味如醍醐甘,色如羊脂凝。
老僧敬导客,我倦脚欲停。相从乞涧薪,就此煮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