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马上喜晴

刺桐花里咽新蝉。方响落寒泉。远山凝黛修蛾敛,谁妆点、淡粉浓胭。

嫩水靴文蹙浪,修云卯色烘天。碧池荷叶又田田。

藕在阿谁边。莲子擘开须见意,香丝到底相牵。留取团团宝月,西楼共醉婵娟。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猜你喜欢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秋意满芙蓉,红映小园丛竹。风里凤箫声扬,有新妆明玉。
诗翁相对两悠然,一醉绕黄菊。目尽晚山横处,共修眉争绿。

敢将梁案举眉齐,家室苍茫感仳离。度岭芒鞋浑入梦,支床蓬鬓强临歧。

剧怜草长莺飞日,正是鸾飘凤泊时。婪尾一杯春已暮,儿曹漫献北堂卮。

门前苔绿路无迹,窗下书昏云满楼。
况是幽人本多睡,饮空小社一尊休。

柳绕柴门竹绕轩,花能含笑鸟能言。何人文似卿云辈,试为抽毫赋小园。

白水冯公。宁海扶风。更淄阳、长老仙翁。三人一意,一志三通。便剿妖魔,擒猛虎,捉蛟龙。俗虑俱忘,真气和冲。得自然、晓达灵踪。金丹灿烂,玉性玲珑。待行功,超上界,住蓬宫。

扁舟发初夜,渺渺入平湖。水满天上下,云深山有无。

琴声人共远,灯影客同孤。借问柏台树,春鸣何处乌。

玉堂中有真仙人,锦衣剪制五彩云。瀛州高处睨八极,奎躔光气胸中文。

挥毫对客惊风雨,词翰风流迈前古。榻前草制回天颜,夜归长照金莲炬。

龙门宾客何缤纷,一经品藻生阳春。斯文之寄盖有在,孰不奋励激陶钧。

蹇余鄙陋真无似,家在江南万山底。石盆钻木不能穿,半世吟哦事芝髓。

可怜岁月空骎骎,高山流水无知音。黄河泰岳何高深,见公不负平生心。

波光浮翠阁,苔色上春衣。
杨柳莺啼笛,樱桃鸟啄稀。
荣名非所慕,登览意忘归。
泖水宜修禊,重来坐钓矶。

古城阴、一川新浸,天然尘外幽绝。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

环燕席。便纵有万花,此际无颜色。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

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游船曾点空碧。当时总负凌云气,俯仰顿成今昔。

愁易极。更对景销凝,怅望天西北。归来日夕。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

海水水无底,百谷流瀰瀰。精卫衔木石,之死心不移。

蓬莱几清浅,会有扬尘时。眼中恨与海水平,鸟飞不惜翅羽垂。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直到桑乾北,逢君夜不眠。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阵云无际莽萧森,海水横飞接地阴。险厄卢龙空北望,愁闻胡马已南侵。

蓟门烽火留宫阙,秦陇山河阅古今。千里涂膏问谁致,夕阳无语欲西沉。

闻道花门信,甘州今尚围。城分犹拒战,兵久未成归。

刁斗连边动,军书入塞飞。客怀无一可,愁绝盼春晖。

当日佥邪皆误国,先生奋髯叱昌奴。一门忠节凭孤立,千载纲常赖力扶。

直道原来师柳下,高风久已属东湖。诗名四海犹馀事,也入紫薇宗派图。

春风不解惜琼英,可是招魂有客卿。记得小桥曾度处,数枝和月浸溪明。

云度鹊成桥,青翼已传消息。彩伏蕊宫初下,应人间佳夕。
龙烟缥缈散妆楼,香雾拥瑶席。准拟洞房披扇,看仙家春色。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