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障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的早晨,水边盛开着桃花,临水耸立着一座凤凰楼,楼上高挂珠帘翠帐,精致豪华。
下蔡的女子在水中移动着锦织的缆绳,唱着菱歌;燕地的女子在楼头挂起玉色的帘钩,眺望春景。
桃花浦水里浮动着刚刚打扮、手执轻扇的燕姬的倩影;浅浅的水面上飘散着从蔡女艳丽的衣袖里发出的香气。
女子的神情,不亚于高阳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女子的妩媚,可以与游于洛水中凌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注释
画障:画屏。唐朝王勃《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唐朝张鷟《游仙窟》:“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亦指如画的自然景色。前蜀韦庄《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闽山画障中。”
桃花浦、凤凰楼为泛指景色。
蔡女,原指蔡国(今河南上蔡、汝南一带)的女子。诗中泛指中原地区采菱女子
荆台: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凌波: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
洛浦:洛水之滨。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赏析

  画障,就是屏风。按本诗诗意看,上官仪所题咏的乃是仕女画屏风。

  首联描写画面上人物活动的背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水边盛开着桃花,临水耸立着一座凤凰楼,楼上高挂珠帘翠帐,精致豪华。桃花浦,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巧遇仙女的故事传说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至桃花溪,迷路,遇仙女,留住半年。事见刘义庆《幽明录》。凤凰楼,暗用秦穆公为爱女弄玉和萧史建造凤台的故事传说秦穆公时代,有萧史善吹箫,能招致孔雀、白鹤,秦穆公女儿弄玉喜爱他,嫁萧史,教弄玉吹箫,数年,其箫声引来凤凰,停在屋上,秦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凰台。事见刘向《列仙传》。这两句诗,连用二典,暗示画面景物乃是仙境,画中人物乃是仙女。

  次联“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蔡女,即下蔡(今安徽凤台)的美女;燕姬,即燕地(今北京一带)的美女, 《古诗十九首》: “燕赵多佳人”。这两句是说下蔡的美女在水中移动着锦织的缆绳,唱着菱歌;燕地的美女在楼头挂起玉色的帘钩,眺望春景。诗句将丽质娇美的仕女放在骀荡的春景中作正面描写,蔡女、燕姬分承首联“桃花浦”、 “凤凰楼”。

  颈联里的“新妆漏影浮轻扇”句,应“燕姬春望”,是说桃花浦水里浮动着刚刚打扮、手执轻扇的燕姬的倩影。漏影,燕姬的身影在楼台的缝隙中倒影在水里。“冶袖飘香入浅流”句,应“蔡女菱歌”,是说浅浅的水面上飘散着从蔡女艳丽的衣袖里发出的香气。这两句通过水面上“漏影”、“飘香”,从服饰这个侧面,烘托出画中美女的富贵华艳、婉媚冶丽。

  最后二句用二则典故,分写凤凰楼头和桃花浦里美女的情态。“未减行雨荆台下”,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游于高唐,梦见一位妇女,自称“巫山之女”,告辞的时候,对楚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荆台,即楚地的高阳台。这句是说画面上楼头美女的神情,不亚于高阳台下行雨的巫山神女。

  “自比凌波洛浦游”,曹植的《洛神赋》描写洛水女神“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句是说画面水浦里美女的妩媚,可以与游于洛水中凌波微步的女神媲美。

  本诗借助于对偶、用典等诗歌技巧,仅仅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了画面上的人和景,别无其他特色,反映我国早期题画诗的一般水平。 初唐时代的绘画艺术,继承隋代遗风,细密、精致、臻丽。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郑法士善于表现贵族生活,画女子“柔姿绰态,尽幽闲之雅容”。画景物“金张意气,玉石豪华,飞观层楼,间以乔林嘉树,碧潭素濑,糅以杂英芳草”,整个画面“必暖暖然有春台之思”。从画的题材内容到画的气概意境看,都与上官仪所题咏的画障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人物呈现的豪华富丽气概相一致。当然,上官仪诗并未明确说明此画的作者是谁,我们也无法论定上官仪所咏的便是郑法士画,不过,由此可以见出当时的为宫廷服务的画风。上官仪的诗风与这幅画的风貌甚相契合。整首诗富丽工整,写浦、写楼而用“桃花”、 “凤凰”附丽之,写缆、写钩而用“锦”、 “琼”修饰之,写妆而曰“新”,写袖而曰“冶”,精心修辞,追求字面的工丽华美,完全继承了齐梁余绪,充分体现出宫廷诗人上官仪诗歌的审美特征。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猜你喜欢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莫烟。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凤曲凝犹吹,龙骖俨欲前。真文几时降,知在永和年。

枪榆不羡贴天飞,冷落柴门半掩扉。
花榭水轩催客老,饭囊酒瓮与心违。
风流沈约水应瘦,美好陈平今已非。
谁似宗盟重山岳,九环金带称腰围。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探帘山鸟一声幽,斗觉晴光烂不收。好梦已寻江上去,清篇更许坐中投。

欣逢阮籍开青眼,肯学虞卿赋白头。闻道月波春色满,好携行客住行舟。

佳人重生男,竞种宜男草。东邻有孀妇,对花空自老。

昔日家园春始阑,祫衣爱点丹鳞蜿。软尘从踏青门道,绀雪频侵霜剑寒。

渐老巳拚消槁木,送愁无那翻红湍。寒潮暄晕青皋路,干梦如泥不耐看。

三尺枯桐,弹不出、古人怀抱。空羡那、闲云孤鹤,海天春晓。

抚髀每嗟吾辈晚,着鞭已让他人早。笑闲身、何处寄闲愁,吟诗好。

花落尽,空幽草。梦醒后,馀啼鸟。怅文人、前身孽障,一生难了。

忏悔无从空五蕴,求仙孰是通三岛。且闭门、种菜玩时光,英雄老。

忆昨容衣未祔姑,哀深反哺白头乌。佳城欲见千年日,旅殡先求五父衢。

汲汲素冠蒙雾雨,翩翩丹旐历江湖。竟成窀穸干戈后,此事哀荣世所无。

春风扣竹飞晴翠,藕塘波蘸红香醉。曲廊斜度竹桥西,紫藤花下狸奴睡。

一枰棋局消长昼,閒倚琴床数莲漏。焚香坐久晚窗深,月子玲珑花影瘦。

吾欲欲跻匡山,照影天地边。南寻五老宅,西访麻姑坛。

下自状元里,秩宗弘治间。予时始访籍,亦获瞻温颜。

今见凤毛种,引雏来蹁跹。问我养毛诀?君家有直传。

问何为真传?直清以惟寅。

月湿流萤歇懒烟,西南峰缺露原田。冰帘不倩匡山瀑,万丈银潢泻玉天。

忆眠时。
人眠强未眠。
解罗不待劝。
就枕更须牵。
复恐傍人见。
娇羞在烛前。

天禄然藜懒校经,扁舟随处入鸥汀。西风举扇无王导,东海移家有管宁。

溪雨初晴云更白,湖霜未落草犹青。客楼寂寞江天外,几度遥瞻处士星。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旧来迟 一作:归来迟)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轻帆朝渡彭蠡泽,锦缆晚击松阳门。

习僻厌平阡,歧道入榛莽。笮足不肯回,牵拂坚初往。

稍进不见天,竹叶大逾掌。隙处迷烟云,日脚不落壤。

直躬碍枝干,渐伛安得仰。两袖竞翅张,冒棘先用颡。

导者未识谁,后趾蹴前緉。人兽尽无音,但闻碎箨响。

三里幸出丛,目光久矘䁳。始见樵子行,寸心翻惚恍。

片雨清凉能泼火。生日今朝,莲萼车轮破。旧梦沈思无一可。

余生只欠王孙裸。

星影稀微萤影大。暗碧冥濛,粒黍凝神我。阁阁蛙声新勘过。

三官催缴私门课。

乐余东老乐不休,所乐不与常人侔。常人之乐乐富贵,食前方丈罗珍羞。

姣童艳姬列左右,深居简出同王侯。钟鸣漏尽梦随觉,白杨萧瑟风飕飕。

东老少年餍粱肉,水苗数顷贻先畴。既遭蟊贼又水旱,输官不足增烦忧。

也曾挟书上光范,黑貂空敝苏秦裘。归来鬻田并瘗笔,如释重担心悠悠。

出门但得山水趣,入室那顾妻孥愁。名缰利锁两抛掷,此身宕往真夷犹。

行逢佳处便淹泊,东西南北篮舆舟。吟诗不学杜陵苦,直抒胸臆无雕搜。

舌耕差免冻与馁,饔飧以外他何求。箪瓢环堵出金石,颜回原宪皆吾俦。

食留余味饱童婢,口留余话无愆尤。庭留余地种花药,脚留余力登山丘。

余年余事鼓余兴,乐余击壤歌街头。

步屟春风里,闲花到处香。轻云过水湿,残月下山凉。

路失遗樵辨,林深古寺藏。扶筇能济胜,潘岳鬓毛苍。

高阁千寻俯绿波,波心倒浸碧嵯峨。西山鸡犬云中去,章水鱼龙影里过。

烟艇客眠洲渚静,风棂人醉管弦多。重来指点曾游处,芳草连天一土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