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帕三绝句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幽幽滑落, 没有人明白我的伤悲,向谁诉说?

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这小小的手帕却让我因此感慨伤悲!


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偷偷流下,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

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


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注释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词中常以鲛绡来指揩眼泪的手帕。

抛珠滚玉: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流下。珠、玉,形容泪珠。

潸(shān):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流泪的意思。

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湘江旧迹:旧传娥皇、女英哭舜的泪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不识:未知。

香痕:指泪痕。

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赏析

  这首组诗见于小说第三十四回。

  这三首绝句是林黛玉用泪写就的,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两人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题写这三首诗之后,他们几乎没再有像之前那样的争吵过。

  第一首主要是林黛玉回顾与贾宝玉两情未通前的痛苦和两情相通后的喜悦;第二首进一步抒发黛玉对宝玉挨打的深切同情和悲哀,表现他对宝玉之爱的一片赤诚;第三首诗借湘妃的故事以古喻今,抒写黛玉对宝玉情义之深笃,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三首诗是小说女主人公林黛玉对男主人公贾宝玉爱情的心血之流注。组诗通篇都闪烁着泪珠,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三首诗在小说中的作用,全在于联系宝玉挨打这件事,表明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他人。只有将它放在具体的情节中,对比薛宝钗、袭人的不同态度,才能看出贾宝玉、林黛玉的互相同情、支持。贾宝玉被打得半死,薛宝钗来送药时虽然也露出一副怜惜的样子,但心里想的却是“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这样吃亏”,还“笑着”说“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的。”处处卫道,处处维护贾政,实际上是用所谓“堂皇正大”的话把贾宝玉教训了一顿。袭人则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贾宝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从中挑拨贾宝玉、林黛玉关系,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她的话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据《红楼梦》戚序本),并骗取了王夫人的宠信,为后来抄检大观园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相互体贴、了解和林黛玉的一往情深、万分悲痛,顺便也写了贾宝玉身边唯一足以托付心事的忠诚信使——晴雯,这都是大有深意的。

  其次,“还泪债”在作者艺术构思中是林黛玉悲剧一生的同义语。要了解“还泪债”的全部含义,最好的办法是读曹雪芹原稿中后面所写的林黛玉之死的情节,但这一部分,后世读者已看不到了。不过,作者的写作有一个规律,多少可以帮助读者弥补这个遗憾,即他所描写的家族或人物的命运预先都安下了伏线,露出了端倪,有的甚至还先有作引的文字。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林黛玉,作者更是先有成竹在胸,作了全盘安排的。在有关林黛玉的情节中,作者先从各个方面挖好渠道,最后都通向她的结局。

  这三首绝句始终着重写一个“泪”字,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贾宝玉受苦而流的,它与林黛玉第一次因贾宝玉摔玉而流泪,具体原因尽管不同,性质上却有相似之处——都为脂砚斋评语所说的知己“不自惜”。这样的流泪,脂砚斋评语指出过是“还泪债”。但好久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看法,以为林黛玉总是为自身的不幸而伤感,其实,贾宝玉的不幸才是她最大的伤痛。为了贾宝玉,她毫不顾惜自己。贾宝玉挨打,她整天地流泪,“任他点点与斑斑”。“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诗中将这个疑问提出,为“还泪债”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黛玉在此落泪,又似乎是在暗示她跟宝玉最终悲痛分离的结局。

创作背景

  古典小说《红楼梦》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之后,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有一段情节,写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在昏迷中“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知是林黛玉,“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就推说自己疼痛是假装的,安慰她一番。待黛玉走后,宝玉“心中记挂”,设法支开袭人,特遣晴雯送去了两条旧手帕。

  对这番赠帕情意,林黛玉是在“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在宝黛的爱情生活里,很少有这样的相互融洽的情意交流,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林黛玉“一时五内沸然炙起”,“余意绵缠”,并以其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三首绝句。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你喜欢
仙家既有灵符术,越俗兼为竞渡游。
三十六宫迟日永,绮窗朱户彩云浮。
山乐来迎去不言,庙前高柳水禽喧。绮罗无色雨侵帐,
珠翠有声风绕幡。妆镜尚疑山月满,寝屏犹认野花繁。
孤舟梦断行云散,何限离心寄晓猿。

闽溪盘屈七百里,赣水湍泻十八滩。何人作此极变态,使我当暑毛骨寒。

小山屹立奔猛里,飞浪汹动巉岩间。喧豗似有雷霆响,回薄乍疑霜雪翻。

枯槎石上尽坚瘦,苍波喷浸尺度悭。画工不复画舟楫,意谓绝险无敢干。

岂知操舟若神者,出没涛濑心甚闲。崎岖世路更巇恶,返视此画平而安。

他年馆阁同游处,荣路方踪继二孙。

柏树台中推事人,杏花坛上鍊形真。心源一种闲如水,同醉樱桃林下春。

女郎初嫁时,日日称阿母。女郎抱儿归,日日称儿父。

南来谁信北归难,分手想看鼻屡酸。天外惊疑沈帝里,江头憔悴病郎官。

馀生家国终多负,当日名流略已残。去去吾侪须忍泪,盈眶犹热莫轻弹。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尽日论诗人复散,讲堂寥落酒瓢閒。遥知骨肉赓吟处,桂树初花满故山。

公门世绪昌,才子冠裴王。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神仙馀气色,列宿动辉光。夜直南宫静,朝趋北禁长。
时人归水镜,明主赐衣裳。翰苑飞鹦鹉,天池待凤凰。
承欢畴日顾,未纪后时伤。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秋来山寺好,霜叶静高林。水落澄潭色,云垂古殿阴。

公庭虚简牍,暇日且登临。早起瞻旌盖,遥遥指碧岑。

东辞太白雪,西谒玉璜宫。一水芦花外,两山翠柏中。

周南熊梦远,秦国凤楼空。历历斜阳草,秋光自昔同。

九重漏彻动晨钟,万国衣冠正会同。拜舞影摇三殿外,胪传声度五云中。

御台赐酒羔羊白,绣衮绚霞宫锦红。惟有侍臣才思捷,连篇献赋敌扬雄。

近世州县官,动呼曰不肖。不能肖父母,转能肖显要。

父母之于子,各以诗书教。子当读书年,亦复谈忠孝。

奈何一入官,辄以不肖号。呵叱鸡狗同,奔走马牛效。

习为妾妇容,幸博上官笑。柔媚若性生,奥灶无不到。

嘑蹴与涕唾,未尝生计较。奈何一临民,性气忽粗暴。

喜怒动任情,衣冠恣践蹈。昔日凫何卑,今日鹅何傲。

岂受上官侮,合向部民报。抑或官有样,宪体宜则效。

绾到州悬符,演出天神貌。不肖肖斯真,难为外人告。

面目忘本来,顶踵殉时好。呜呼官若此,父母岂及料。

展卷光腾五朵霞,总由忠爱发精华。诗宗杜老能忧国,文溯昌黎属大家。

午夜疏灯焚谏草,春风小驿见常花。悬知兄弟联吟处,添得新诗护碧纱。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
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
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
处处无烟火,人家似暂空。晓林花落雨,寒谷鸟啼风。
故里芳洲外,残春甸服中。谁知独西去,步步泣途穷。

元日风兼雨,萧条野外村。过门车辙远,记节酒杯存。

战伐看今岁,栖迟且故园。兵戈如未息,身世岂须论。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上高楼阁看星坐,
著白衣裳把剑行。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五杂俎,锦回文。往复还,戍边军。不得已,要和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