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这三首诗是一个整体,对作者的外甥郑灌进行教育和勉励,是出征前的一堂很好的政治、军事动员课。诗中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外甥郑灌的爱国壮举,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
第一首,用奇异的联想,把郑灌获得从军的机会比喻为博得“好彩”头,说为了保卫祖国,从军戍边,这是非常光荣、幸运的事,应当感到高兴。“万人开”三字,把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边境的场面展现出来,多么豪迈有气魄!接着,诗中勉励外甥树立起“丈夫”的雄心壮志,英男杀敌“斩胡头”,以报效祖国。这样,故乡的人们都会感到光彩。“天子”是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国家。
第二首,描写边境战斗的壮丽图景。英武的将士们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地开赴陇西边境,刚开弓搭箭就使敌兵震惊不已,一触即溃,闻风丧胆。这虽然是一种设想的情景,但却流露出诗人对于正义之师的赞美。诗人为祖国有这样的军威阵势而感到自豪,也很关切战斗的胜利。因此,他特意叮咛郑灌要精通祖先传下的兵法,瓦解敌军,使其真正降服,大量缴获他们的军需军备。
第三首,展望战斗的胜利,满怀信心,鼓励郑灌勇敢杀敌,克期凯旋。诗人以长辈的口吻,反复嘱咐郑灌:完成破敌任务后就荣归故乡,言下之意是说:亲人们在等待着你,早日归来,以免悬念!诗中还反映了诗人对于进犯祖国的敌人的痛恨。“枭首当悬”,则表明诗人希望对敌人杀一儆百、攻心为上,做好安抚事宜。
此诗把描写、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语重心长,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鼓舞和教育作用。
春尽芭蕉未著花,玉兰双倚丽人斜。何如南郡从游日,一面红妆出绛纱。
虚星殷凛色,商律发初凉。野旷繁烟敛,林幽溽暑藏。
时方催节变,景已见山苍。一夕新凝露,千城忽散霜。
芙蓉彫玉渚,杨柳落金塘。墟曲披榛净,岩端揽桂香。
惊飙摇蕙帐,爽气入荷裳。解帙移灯照,囊琴扫石张。
鹍鸡犹晓警,鸿雁欲宵翔。客有清秋赋,郊居似沈郎。
百年遗恨了难平,只有南山不改青。桥下温波秋渺渺,楼头霏雾晚冥冥。
祥钟福地衣冠盛,气润中天草木灵。那得丹青绘缣素,烦君妙语写无形。
为哦楚些作哀诗,婉转蛾眉能几时。
天上人间不相见,欲从何处寄相思。
藏书后起有清才,少慰良朋宿草哀。秘笈惊人传世久,轻舟奉母渡江来。
谢家裙屐留诗卷,越国山川照酒杯。最是秋风添别绪,海云东望几裴回。
野馆寒轻,春衫乍减,倦闻鹃语。斜阳外、无限离愁乱飞絮。
寻芳尚记西园路,问燕子、春还几许。正津亭潮满,苍烟一碧,峭孤帆去。
回顾。蘋花渡。叹送尽流红,旧情难诉。渔村蟹舍,伴人惟是鸥鹭。
一舸长日依烟水,那更识、飘零小杜。漫伫立,数归心,肠断孤山细雨。
井梧秋劲,敞风疏露堪,尘空碧落。机杼初停勤荻训,一卷书抽故橐。
蕙质方柔,焦心独展,幽抱怜闺阁。令师贤母,凤雏清和孤鹤。
休怨伯道无儿,中郎今有女,堪承家学。习礼明诗应不愧,舅氏宾王姓骆。
宝婺光寒,蓼莪篇掩,吹彻江城角。琴台音窅,清灯辛苦纱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