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凉爽的秋天,八之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昆仑山南边的之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之亮吹响了胡笳。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之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注释
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紫髯:绛紫色胡须。绿:一作“碧”。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赏析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之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之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之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八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参差西北数行雁,寥落东方几片云。叠石小松张水部,
暗山寒雨李将军。秋花粉黛宜无味,独鸟笙簧称静闻。
潇洒襟怀遗世虑,驿楼红叶自纷纷。
雨入愁边,翠树晚,无人风叶如翦。竹尾通凉,却怕小帘低卷。孤坐便怯诗悭,念後赏、旧曾题遍。更暗尘、偷锁鸾影,心事屡羞团扇。卖花门馆生秋草,怅弓弯、几时重见。前欢尽属风流梦,天共朱楼远。闻道秀骨病多,难自任、从来恩怨。料也和、前度金笼鹦鹉,说人情浅。
遇雨权将屋作坛,昊天神主位中閒。
吉凶异制今参用,今古殊宜亦并班。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
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腊前定到宣城邑,斋舍梅花吐正妍。看取岁寒冰玉色,莫忘清白有家传。

蓦地流光惊换,画阑一带,烟柳初齐。乍暖轻寒,庭院尽日帘垂。

送愁来、数声啼鸟,牵梦去、几树游丝。忆当年,情含宝帐,未解春思。

堪悲。盈盈极目,几多江水,隔若天涯。恨结丁香,也应还、自怪香綦。

漫思量、花前旧约,空怊怅、虚负芳期。又谁知,夜窗魂断,晓镜低眉。

东风劣。芳菲酿出花朝节。花朝节。夜来微雨,海棠啼颊。

午窗人寂喧翻蝶。闲愁闲闷雨时歇。雨时歇。鹧鸪声断,梨花飘雪。

远望清流曲曲通,孤帆幸逐芰荷风。黑云片片归前浦,紫燕纷纷掠短篷。

岸柳乍摇新水绿,山花遥带夕阳红。频闻箫鼓知村近,雨过潮平月正中。

周王自东迁,龙虎争啖噬。万国交锋铦,流血奔川逝。

皇天为低昂,四海看轩轾。强嬴下崤函,骈首就烹殪。

是时智谋士,举策无遗秘。投足重于山,奋舌长如臂。

败亡竟无救,何贵称材技。掩卷忽长嗟,扬汤难止沸。

士苟丁其间,医国抱宏志。若复甘弃捐,苍生何所恃。

请焚诸方书,拜领名庵意。

为贫干雨禄,匏系欲归难。
雁字谁能寄,鸥盟久已寒。
自怜秦博士,何似卫伶官。
终觉家居乐,高眠一枕安。
十二岚峰挂夕晖,庙门深闭雾烟微。天高木落楚人思,
山迥月残神女归。触石晴云凝翠鬓,度江寒雨湿罗衣。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竹,竹。披山,连谷。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
霜停露宿。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何处春生早,春生烟雨中。湖山供小隐,风雅得吾宗。

彭泽辞官早,惠连觅句工。草堂经宿处,旧事已朦胧。

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

麻衣因嫁设。伴鬼幄孤灯,夜分明灭。朦胧若来接,向未知郎面,转生羞怯。

冰心皎洁。誓毕生、空床对月。想当年、抱雁家来,已把双翎分折。

休说。冥途辽绝,温凊翁姑,死生何别。古今义烈,差片念,误清节。

拚伶仃形影,抛将同衾,熬到泉台共穴。莫道巾帼柔肠,须眉谁埒。

金勒雕鞍騕褭才,何须论价买龙媒。
总拚乐土千人产,蹴踏沙场万里开。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