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恻恻重恻恻,与君各南北。昔作同心人,今为远行客。
燕山望秦关,道路修且棘。平生旧骢马,十步九欹侧。
长风吹征衣,黯淡尘土色。莽莽天地间,胡为此行役。
功名岂不念,所志在忧国。此意良独知,多言竟奚益。
小园开处弟迎兄,兄未归来弟早营。堪入画图传洛社,不须风雨赋彭城。
江鸿海雁冥冥色,棣萼荆花宛宛情。一出偶令成白首,始怜身外是虚名。
万象森罗一鉴中,化城今在莞城东。波光倒插千峰影,暑气潜消五月风。
翠竹晚凉丹荔熟,白莲朝映槿花红。罗浮咫尺家山近,细把程途问主翁。
故园枝叶记君家,兄弟风流竞笔花。汎宅五湖君自远,相逢犹幸在长沙。
忆我始来万安日,远道依人附鸣鳦。我方兄礼事尔父,见尔深怜好姿质。
束发双垂仅及肩,摄衣趋拜才过膝。芝兰玉树未足贵,麒麟凤雏差可匹。
慷慨常闻尔父言,二十生儿寡童妷。往客庐陵困县曹,携持又以司仓出。
未能郭外荷短镵,已解床头散方帙。衣食艰难谩足忧,门户荒凉复何恤。
后来遣尔至馆下,庭训私闲颇周悉。聪明日造开壅蔽,疑惑时能就咨诘。
读书先后群弟子,委靡之中见飘逸。今年我留邓溪上,念尔远来业当卒。
担簦辑屦走百里,风雨泥涂忘沐栉。尝从愤悱得旨趣,每以雍容谢呵叱。
盛年粲粲衣綵裾,玉雪娟娟佩刀珌。早怜头角向崭绝,行看英华就充实。
近来尔父复司掾,见尔令我心内怵。当家词翰追作者,东南才名今第一。
极知暂屈在孝养,岂直辛勤为家室。此行此意尔未知,汝往应门勿私昵。
滩头水落石齿齿,上日放船北风疾。汀云冉冉送归雁,江树离离杂柑橘。
白头大母柂楼底,羞膳三时候安佚。青原雪消日在望,后夜抵城应可必。
天寒送子不尽意,蹇独荒山愧投笔。穷年古书隐蟫蠹,坐榻寒毡沾虮虱。
好为人师古所戒,于汝深情岂容失。远怀河南王廉者,勤学潜心稍精密。
又如丰城毛德广,规矩承家亦循率。汝才警敏或过之,早已愧汝年十七。
白圭三复惧玷缺,欹器中藏戒倾溢。由来进篑达贤哲,慎勿他岐累儒术。
矧闻特达可预卜,汝祖活人有阴骘。终当雕鹗上云霄,岂有圭璋在蓬荜。
升堂再拜首问候,为说故人总萧瑟。赍粮晏岁当远寻,剩有俸钱催酿秫。
世情泊如冰在水,友道庶以胶投漆。城楼宫背草堂幽,先尔持书具称述。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驱黄犊,驱黄犊,黄犊牵车汗流腹。车中列列森刀枪,健儿畏死心怏怏。
乡村已虚耗,频年苦徵调。羽书忽到县令忙,官吏索车虎狼暴。
前驱出境后队迎,数十万钱送一程。大车折轮牸牛死,车长被挞空哀鸣。
里正敛钱到乡曲,乡民无钱卖其屋。租庸事重衣食轻,补疮剜却心头肉。
忽忽浮云塞路岐,间关蛮越欲何之。可堪北辙涂膏事,反作南冠对泣时。
舐犊垂怜孤客意,弃材难慁圣明知。请看初日潇湘色,馀照犹传八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