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
留也是。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
嬉游事。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
谁料理。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短长不相悬,视此律筒换。天寒今几许,冬序已强半。
初阳来如缕,残岁去莫绊。亲交断还往,官列闹称唤。
无牛可扣角,问夜何时旦。新诗当美酒,排遣孤闷散。
风期终未沬,相与游汗漫。
烟雨池塘,盻花枝、垂垂向人如泣。燕子乍归,帘幕馀寒,语困画梁双立。
晓光摇帐惊眠起,□□□、莺簧犹涩。断肠处、丝繁絮乱,子规声急。
只恐芳时易戢,便不待秋风,粉销香浥。半掩绮窗,深锁重门,天静月华将入。
素琴弹尽离凤调,凄风与、愁云交集。夜迢递、罗襟旧痕又湿。
长安东风散木稼,德星荧荧照江社。五年南阳思卧龙,一日中国相司马。
父老能追弘治日,斯人岂出三原下。即看凡羽羡葳蕤,坐使饥乌亦喑哑。
笑呼诸儿煨榾柮,团栾且说升平话。
寒钟声送暮云飞,铜绣桥边客棹归。极目隔江烟树里,峡山孤塔上斜晖。
平生无计医凡俗,每思开轩学种竹。息斋此画自何来,坐觉寒阴满书屋。
断根入地吴蚕僵,密叶排云威凤翔。洒洒清风照长渭,濛濛翠雾浮清湘。
人世韶音久不作,有材如此转零落。龙笙凤管归何处,变作秋声撼厓壑。
紫阳山高白日寒,幽人自倚疏帘看。秪恐六丁下收拾,夜半失却青琅玕。
野寨苍茫落照中,东征三载未成功。黄金似土供儿戏,白骨如山泣鬼雄。
天狗星流军府动,水犀兵散弩台空。于今人力消磨尽,谁念东南府库穷。
玉峰葱翠,看涓涓秀气,回环东海。虎跃龙骧众说道,徐氏门庭踵起。
兄弟同朝,三人学士,鼎鼎何其美。高堂有母,教成时至于此。
昔年迎到京畿,崔邠亲导,乐也荣无似。今日潘安舆复御,好向家园周视。
或泛西湖,还游天竺,一子常依矣。五云多处,望南山更光彩。
野藤刺水竹篱斜,落尽东风枳壳花。日午不闻茶臼响,春城买药未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