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
留也是。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
嬉游事。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
谁料理。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水如练带,江石如马肝。双流会合处,蹙作蛟龙蟠。
我来暑气初,骤雨成惊湍。云收暮山出,秀色屏中看。
缺月挂木末,光辉溢清寒。冷然适我心,遇境随所安。
夜久转寥阒,高松露华漙。独坐念平生,行路真漫漫。
危肠易感激,不待闻哀弹。犹欣碧川涨,没尽风雷滩。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老友真难得,其如相见希。已能三叟似,未即四翁非。
野鹿曾忘世,江鸥亦息机。年年花发候,貌与玉兰肥。
跨马出蓟门,马行不旋顾。丈夫重高勋,狭径有矩步。
狭径非所遵,将子恐岁暮。多财乃善贾,长袖乃善舞。
巍巍西昆丘,矫首以延伫。
昔人避秦乱,川原多种桃。我幸遇明世,栽培胡自劳。
看花食其实,为圃岂不遭。疏懒强鞭策,犹胜宅不毛。
当年读书山堂中,夜喜与君灯火同。尘编壤简如蠹攻,弱质鄙钝烦磨砻。
新诗如洗露芒锋,逸气欲倒浮云骢。轻裘肥马世上雄,吾徒一饭尝未充。
君如孔翠愁彫笼,我亦哀鸿避鸣弓。孤城一别天西东,几见黄叶飞霜风。
寄书无由魂梦通,西望落日衔千峰。他时云雨傥相逢,犹思惊雷起池龙。
鬼神无赖欺天公,哀哉若人竟死穷。自闻君亡阜生胸,上诉九关无路从。
百年过眼如转蓬,梦时忧乐觉即空。长夜漫漫何时终,作诗寄哀投殡宫。
回首观涛处,极望沧海湄。流波去无限,乔木不胜悲。
蓬莱虽已变,池塘尚所思。归飞路穷此,怅望情难持。
吾生乃民季,畴日佐藩维。尚想西园夕,犹怀北固时。
城邑才辨处,风烟忽何之。跂予未能已,顾叹空迟迟。
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
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
长绳系落日,潜从根九渊。如何将微丝,至意深缠绵。
忆君不相识,见君情转戚。十年抱夙悃,涕泗横君膝。
谁谓南山鸟,枉就北山罗。梦眼凄心魂,蝴蝶相经过。
殷勤托芳素,赠君合欢褥。合欢那所量,团扇洁如玉。
岂期浮萍草,转作杨花飞。嫦娥窃无药,三五愁云欺。
宛转复宛转,春风吹发短。忍复摧烧之,留此明人眼。
金刀莫剪爪,剪爪爪痕枯。出门莫振衣,振衣绝衣裾。
衣带日以宽,离怀日以永。当户疑有人,愁见庭树影。
肃肃西征鸿,洋洋东逝鱼。为君前致词,努力筹良图。
良图诚所愿,长夜何时旦。愿将身化石,从此填银汉。
他乡惊喜君还在,痛定开函泪更流。万死才回明主顾,孤儿犹属故人收。
众中薄命谁能惜,意外微生荷独留。误尽闽南碑下客,无端北望哭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