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姑苏台南阊阖开,姑苏台北鸿雁来。春花秋月几时好,步屧寻香去如扫。
冤胥愤血空海潮,老濞妖妆又烟草。少年为客谁我令,千里汝犹谈一经。
黄龙挟舟夜有雨,白虎司剑天无星。山中昌蒲十二节,未肯落尽青头发。
姑苏台上愁杀人,身在句吴望句越。
载宝出西域,献琛自南溟。仙人一叱之,化作青崚嶒。
风雪塞天地,穷途客泪倾。几寒嗟独立,道梗少人行。
白日昏无色,栖乌惨不鸣。苍茫关塞断,何处问归程。
花前九月蜂蝶飞,小春渐近秋意微。金钱合尔篱下贵,白酒待我山中归。
宾当为主莫辞醉,月未到夕先迎晖。竹西崇冈更堪陟,不负两屐黏苔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