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注释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黄州古代属楚国。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底事:何事。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赏析

  苏轼作词,有意与“花间”以来只言闺情琐事的传统相异,而尽情地把自已作为高人雅士、作为天才诗人的整个面貌、胸怀与学问从作品中呈现出来。一部东坡词集,抒情方式与技巧变化多端,因内容的需要而异。其中有一类作品,纯任性情,不假雕饰,脱口而出,无穷清新,它们在技巧和章法上看不出有多少创造发明,却专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这首留别黄州父老的词即其一例。

  上片开头三句,起势十分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乡情浓郁感人。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已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让读者自去想象补充,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已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这里的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酒,宛然在目。黄州的语言风俗,黄州的父老乡亲对东坡先生敬之爱之的热烈场面,以及东坡临别依依的情怀,都在这一段真切细致的描写中展露出来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一笔汤开,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项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已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措辞非常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东坡到黄州,原是以待罪之身来过被羁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颇得长官的眷顾,居民的亲近,加以由于他性情达观,思想通脱,善于自解,变苦为乐,却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他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风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一旦言别,必是牵心挂肠于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由此可见,这首词抒发的离情,是发自东坡内心的高度真实之情。此篇的优良,就在“情真意切”这四个字上。尤其是上下两片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宛转含蓄,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归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场。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张颐任酒浇,开眼信花烧。旧国归何滞,新知别又遥。
夜行篙触石,晚泊缆依桥。若未重相见,无门解寂寥。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
酒罇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初见南湖冻未消,只今流水又平桥。驱除腊雪烦梅蕊,收拾春风倩柳条。

岂有故人行作别,不将樽酒慰无聊。府中诸史皆英妙,早晚相从幸见招。

右手持杯左不空,蟹螯已作雪蒙茸。
秋风莫起鲈鱼梦,未似先生阿堵中。

有过当相规,有善当相告。岂惟定新交,亦以笃旧好。

势利古所羞,置之勿复道。霜霣万木凋,孰秉岁寒操。

侵旦满城雪,从天万里风。阴沈朝日变,惨澹宿云同。

径渡湖沙远,群飞海上空。崩腾兼上下,眩晃失西东。

帝所银为阙,河滨贝作宫。瑶林高不极,璧水阔无穷。

巨丽神仙境,精微造化工。霏花争烂漫,喷雾极溟濛。

埽洒埃尘豁,苞含物象充。牛衣愁病客,鹤发思衰翁。

侵冒貂馀黑,凭凌火似红。厉威深刻轹,正色坦昭融。

妒舞多珍鹭,迷群有断鸿。阳微怯频复,阴老恣骄雄。

蔀屋贫奢等,辉窗昼夜通。岁华惊朔易,故老识年丰。

占赋惭宾右,闻歌慕郢中。闭门徒自喜,乘兴力难崇。

暇须半卷天香散。

霜根刺刺猬圆颅,犹倚禅床听木鱼。底事世缘能老我,到头尘事不关渠。

磨砖几日能成鉴,闭户何人欲造车。若有小参重问讯,试寻消息向真如。

六省今名士,三川古剧藩。含香辞禁闼,扬节下都门。

王迹馀京洛,戎风变陆浑。疲人迎皂盖,小吏拥朱轩。

列郡讴歌满,中朝锡予蕃。仍闻词赋手,文采擅梁园。

萧萧江湖客,疏瘦若秋竹。苦心为诗章,日夜挠心腹。

清弦无浮声,促柱有哀曲。湔湔幽严泉,一一清可掬。

人生于文章,初若力不作。及其成欲售,又困瞽者目。

予从吴兴公,乃独获所欲。得意有知赏,幽怀免穷独。

嗟予有所投,痛学自藏覆。子当慰我穷,时寄书数幅。

坚昆此去几万里,荒草黄云连白沙。到得单于台下日,暖风开遍地椒花。

荒城木落雁声迟,傍水人家短竹篱。渡古尚余垂钓客,时平无复佩刀儿。

长堤晓露新栽柳,野店斜阳旧酒旗。回首故交凋谢尽,一声横笛使人悲。

舟伏盘涡傍浅沙,北风寒日气清嘉。初从矶口询渔舍,渐入云林问酒家。

万里欲飞愁若絮,小炉危坐眼生花。筋骸养作衡山力,坐拥肩舆听噪哗。

圣主当年重武文,柳营韬略孰同群。
名播中外扬三殿,威遏鲸鲵震六军。
宴锡九重恩浩荡,醉酣三爵坐氤氲。
何人缓带当樽俎,彝鼎重看勒巨勋。

凤台一别四经秋,羡子投间未白头。鸣佩庙廊辞主去,横金乡国侍亲游。

春山览胜云随骑,夜榻延宾月满楼。为问濂江江上景,几多烟雨暮归舟。

紫梨簪笔,正玉河、柳色倡条堪折。宣武门西樽酒在,又是歌骊牵别。

水驿灯深,旗亭曲罢,冷树枫吹叶。扬鞭一去,夕阳千里明灭。

留我且住无端,豆花丝雨,梦绕东风歇。谁倚梅边横短笛,芳草天涯愁绝。

孙楚楼头,昭王台下,两地心同结。荇篖野店,夜来何处吟月。

合掌焚香敬揲蓍,数符大衍为君悲。
生如玄德不为夭,命许宣尼只自知。
方丈室中曾示病,三生石上又前期。
他年认取本来面,依旧颠僧与退之。
乡粉生也晚,岭外偶同寅。
齿我子侄行,情如兄弟亲。
不嫌同幕辩,要作一州春。
满涧题字见,回头更怆神。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