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荆门军宋签判、陶教授许尉同坐)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美景良辰,赏心并事,更有人如玉。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故人未至,座中仍对梅福。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香浮玉陛晓辞天,袍拂蒲茸称少年。郎署转曹虽久次,
京河亚尹是优贤。纵游云水无公事,贵买琴书有俸钱。
今日龙门看松雪,探春明日向平泉。
鼓櫂过前滩,推逢破旅颜。
山回流水转,烟逐晓云闲。
王门嘉礼恨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
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
歌声暂阕闻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
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御厩飞黄敕送归,禁中不敢醉驱驰。恩深难忘㳙涘报,愿诵豳风七月诗。

摹画由来妙手知,彩笺落处直疑飞。寸心用尽终何补,赢得霜毫秃后归。

昔闻欧冶铸宝剑,冶中蛟龙欻挥霍。
冶开火歇蛟龙失,黯黯青云吐芒锷。
赤山丹液色郁勃,白帝金精气萦薄。
翠珉磨出冰洞明,宝鞘装成金错落。
?鹈膏莹科斗字,鹿卢玉映芙蓉萼。
坐上传看疾风起,尊前拔舞惊虹跃。
蚩尤苍黄化石陨,天吴辟易随潮却。
果然魑魅忌精爽,坐令神物藏冥漠。
由来世事不可测,须臾沦落丰城侧。
玉珥雕零苔藓昏,雪花蠹蚀尘沙黑。
当年得意断犀象,今朝失路埋荆棘。
地底龙眠鬼犹泣,斗间气腾人未识。
泥涂污辱君勿悲,风云变化时将逼。
掘狱重开双宝刀,入市争酬万金直。
自古英雄每如此,平生蹉跌长叹息。
哀歌谩作行路难,高飞自有横天翼。

梦中樽酒寿慈亲,梦觉登楼望白云。四海尚闻悲战伐,百年何计树功勋。

眼枯自洒孟宗泪,情裂谁怜李密文。但得寰区归上国,便当万死报明君。

乱山如发何鬅鬙,一盘一转云层层。绿螺挽出见天巧,严妆靓黛急夸矜。

芙蓉高耸连天碧,风鬟雾鬓烟长湿。人如蝴蝶髻边飞,绝顶梅花艳于雪。

上有花枝簪带香,下临清溪明镜光。东方初曙早晞发,皎如翠凤鸣朝阳。

岭头登跻髻头住,身在云中跨云去。三十余里菱湖开,回首花鬓浥仙露。

沛中龙奋芒砀云,咸阳楚炬三月焚。两雄角起鹿在野,三户有楚无强秦。

貔貅百万纷如雪,戈矛尽染英雄血。旗旄晓蔽天河云,兵尘夜暗中原月。

荥阳数载战不休,重围食尽汉亦忧。将军诈帝出降楚,脱帝虎口真良筹。

无何诸将已平楚,事定论功裂茅土。独无旌美到将军,不得褒名纪盟府。

男儿死节志已酬,瞑目地下夫何求。吁嗟功怨俱悠悠,汉廷雍齿还封侯。

董奉仙居不可寻,君家种杏亦成阴。禁方传后龙归洞,嘉果生时虎守林。

不厌邻翁来乞药,每留渔父坐听琴。年年二月花如海,应是先生树德深。

几年瓶钵帝城栖,看尽尘劳息尽机。
诗妙偶因馀力到,名高却与本心违。
云深路入千山去,岁晚身携一锡归。
林下应逢旧猿鹤,得无惊见紫檀衣。

零露一以坠,原野生微凉。金风转萧索,四壁虫吟螀。

夜长不能寐,揽衣起徬徨。仰视天宇阔,素月扬辉光。

奄忽浮云驰,肃肃雁南翔。一啄谅易谋,岂不足稻粱。

穷海累臣书,藉尔远见将。羽毛尚摧落,怆惶未能忘。

云胡抱孤影,悠悠岐路长。愿言随阳归,以慰朝夕望。

三台夕照尚余曛,相望于坟与岳坟。
一自苍公藏骨后,湖山如画遂三分。

琐闼仙郎冰玉姿,襟怀好似杜拾遗。孤忠时上皂囊疏,馀兴春吟白雪诗。

南国三年行报政,倾城饯送车马盛。几番飞梦绕亲闱,彩衣今喜逢家庆。

春酒高堂何限情,东风引棹上玉京。晓漏还随鹓鹭入,朝阳共听凤凰鸣。

圣皇纳谏同尧舜,山甫之职当补衮。君看千年青史上,惟有忠孝流声远。

昨从邙山来,今从邙山去。邙山朽骨万万古,惟有行人朝复暮。

黄金蚀尽白石烂,蝼蚁三泉尚知处。我来欲酹酒一杯,落日荒荒下前渡。

吴柳初黄越树丹,照人秋色送征鞍。云随亲舍回扬子,山引邮城入候官。

万石盐饶输海赋,两潮鱼上助盘餐。武夷我有南游约,欲借扶摇驾羽翰。

荒荒异县经万安,毒雾散影分林峦,暮愁雨宿朝风餐。

前途遥数十八滩,一滩一险俱心寒。

征鞍才卸客身轻,指点金焦双眼明。宿雨渐收遥岸出,海云初落怒潮平。

人归春晚犹馀兴,风入江南亦有情。正值百花新酿足,一杯先为破愁城。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