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瘦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瘦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
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甚:正。
下得:忍得。
雨僝(zhàn)、风僽(zhò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向:同像,瘦衣红绉:瘦衣指瘦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瘦,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瘦毯一样。
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
春酎(zhòu):春酒。
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赏析

  此词自辟意境、写法新奇,通篇用比拟手法,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绮丽宛转,色彩浓丽缤纷,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观评日:“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裱丽一派也。”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与人之清愁约会想象奇妙,余味无穷。

  为了加大“赋落花”的情感重量,词章从“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谈什么拈针学绣。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岁被视为“豆蔻年华”的妙龄期。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诗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岁女儿学绣”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涉世未深,心瘦不杂一丝尘滓,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学起刺绣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真个是“一枝枝不教花瘦”,体现了春阳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

  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向园林铺作瘦衣红绉。”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瘦覆盖着园林瘦面,简直像铺上一层瘦毯一样。春花随风飘落,瘦面或厚或薄,那厚处犹如红色瘦毯上叠起的皱纹。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

  下阕,诗人从对“昨日春”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而今春”的艺术观照:“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具体的年龄,还有鲜明的个性。当写到东风君临大瘦、万物开始苏醒的“昨春日”,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绣进青春的智慧,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当写到春尽花残的“而今春”,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朝秦暮楚的浪荡子。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

  人生代代无穷已,风雨年年送春归。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被誉为咏春的名句;辛弃疾呢,却进了一层,道出了春水的质瘦:浓浓的、酽酽的,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春真的要走了,愁,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怎么一下子变成“约”的对象,从外部应邀而至呢。显然,愁,被诗人别具机杼瘦人化了,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以壮春的行色哩。向春告别,为什么要在“杨柳岸边?”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这里,春也被人化了,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真亏诗人妙笔驱遣。

创作背景

  词人闲居瓢泉与赵晋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此词约写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飞云过尽,明河浅、天无畔。草色栖萤,霜华清暑,轻飔弄袂,澄澜拍岸。宴玉尘谈宾,倚琼枝、秀挹雕觞满。午夜中秋,十分圆月,香槽拨凤,朱弦轧雁。
正是欲醒还醉,临空怅远。壶更叠换。对东西、数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笼灯待散。谁知道、座有离人,目断双歌伴。烟江艇子归来晚。
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古庙香灯几许年,增修还费大官钱。至今楚地多风雨,犹道山神驾铁船。

黄香卧讲肆,日芜五亩园。儿诵声九雏,未厌咽耳喧。

古来避世士,或隐金马门。云何北窗底,默默对幽谖。

小麦黄,黄河波,君柰何,今渡河。昔君游此,思君一见。

经旬累月,不君一面。君今渡河,乃往何县。跂予望之,泪下如霰。

汀有凫兮沚有兰,枝相亚兮居不单。人生心事岂有殚,君慎动静加君餐。

理气真源已尽窥,惜乎宛转合时宜。金针未得斯人度,几卷残书付与谁。

人间赫奕是何方,莫若当今翰墨场。偶遇腾骧增意气,真看举动有辉光。

英才合御龙门李,陋巷宜眠蝶梦庄。廿载诗书空励志,只成画饼实堪伤。

经春闭户。人不思量处。蓦地花神通一路。留得神仙肯住。相欢忘却无家。对花细引流霞。此日诗来肠断,望君东海西涯。

春雨朝朝长绿波,桃花时节鳜鱼多。遥知松下投竿者,定是当年老志和。

海色穿林晓梦圆,战尘氛雾一时湔。青宫德进瑶编纪,紫禁恩随玉漏传。

洛邑车书符永世,汉家日月觐中天。秋霜一寸丹心在,稽首洪禧万亿年。

竹阴松影玉葱茏,十里平堤一径通。碧水乍开新镜面,青山都是好屏风。

寒蝉高鸟清愁外,折苇枯荷小景中。酒力未多秋兴逸,夕阳聊贷半林红。

郊居息尘事,日夕望青山。青山秋气多,白云出其间。

露渚野芳集,枫林江色寒。夷犹感流序,况乃旷幽攀。

祭诗自慰肝膈苦,祭书非侈储藏多。校雠岁遍六百卷,丹铅郑重逾吟哦。

主人政馀特閒雅,家庖仍约朋僚过。胶州老史推祭酒,汾阳诗事勤蒐罗。

宋元明本日挂眼,旧游邓董同书魔。后来诸子各英妙,能通流别工订讹。

病夫吴船倦残梦,笺题小令重摩挲。归车冲寒兀羸马,冻笔手把空卮呵。

侧闻林亭擅幽胜,嫏环宝秘殊行窝。明年此夕续高会,倚镫为补藏园歌。

西出龙尾关,长风起林壑。纡回俯平冈,直上削灵崿。

天低众峰偪,涂危寸步却。元气斡混茫,层阴互包络。

石梁跨飞虹,何年五丁凿。奔雷走怒泷,匹练洒晴瀑。

箐荒窜鼪鼯,砦密斗枝格。夕烟生孤墟,寒翠湿双屩。

揽辔蹑崔嵬,白云高不落。

金玉相辉满画扉,高风未许一行题。
五朝冠盖联朱紫,八代文章焕壁奎。
四老德推商皓并,群英名许鲁贤齐。
凭将世谱从头看,道此真源出道溪。

园接九峰翠,池分三泖波。青岩隐丛桂,白日卧高萝。

林晓霞光粲,窗寒竹荫多。金华荣侍从,那得恋渔蓑。

自从违旧侣,池馆少相寻。抱疾兼为客,祛愁强独吟。

乳禽啼舌变,寒柳发春阴。久负閒宵集,草堂清夜深。

谁识人间顾古泉,幅巾藜杖亦神仙。令兄园柳黄鹂语,春草青青唤阿莲。

轩辕施手开鸿濛,削起六六青芙蓉。奇秀半缘松与石,裂石诡出成古松。

千株万株不藉土,人代渺历超秦封。灵区幽绝几人到,到者惊叫夸神工。

路指天门两翁揖,一迎一送分西东。经亘双壁势蜿蜒,文殊道上眠苍龙。

髯张角崭卧将起,疑潜疑现风云从。峰登始信划中断,下临绝壑危桥通。

枝生彼岸横此浒,殷勤引臂扶游踪。游人见松不见干,松名破石穿玲珑。

环抱有若母怀子,争奇倒挂莲花峰。倒挂苍虬发上指,一丝壁窦长青葱。

离奇更说蒲团好,软铺密织云千重。何当一佛分一具,诸天花雨飞晴空。

高不盈尺围数丈,佳处略与棋枰同。棋枰松在平天杠,松鬣井井横兼纵。

顶平若砥枝若罫,仙家一局何时终。就中奇绝推扰龙,一峰突兀千峰中。

松与峰斗峰腹坼,猿鸟何敢撄其锋。盘拿郁积怒未已,左枝横曳苍烟笼。

拖岚抹翠数峰远,飘摇柳线青茸茸。精华终古日霜结,诸峰八面来朝宗。

得非神仙恣狡狯,镌铲造化天无功。天公凝睇久生妒,破石先见雷火红。

蒲团飏去龙夜逝,丁丁樵斧来悲风。吁嗟神物半失护,识者感叹心忡忡。

我生山中未见山,幽探徐拟策短筇。山图记载百不一,奇姿环状难形容。

藤络莎被遍崖谷,一松抵一仙人逢。黄山灵气不可尽,翎茵铁干绵春冬。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