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不憖遗元老,岩岩失具瞻。勋庸扶庙社,名字到闾阎。
王国开封大,师垣宠数兼。梦鸡初莫省,今日竟成占。
秋到庭除,不知何事须频说。做成悲切,诉向凄凉月。
断础颓垣,似为愁铺路。声无歇,苔花如雪,点点秋棠血。
东风二月千门晓,紫禁暄妍暖云绕。玉河堤畔赤栏桥,高柳依依得春早。
柔条袅娜堤尺垂,蘸水点破青玻璃。晴烟一抹锁深碧,晓色正与春相宜。
暖风忽听黄鹂啭,入望模糊迷近远。鲛绡帐薄疑未收,翡翠帘轻不堪捲。
日高忽觉散浮阴,无限韶华连上林。纷纷万卉足生意,自是皇家雨露深。
春江雨新霁,花柳方明媚。游伴践约来,携手名园去。
到门车马屯,他人已先至。管弦音聒耳,绮罗香扑鼻。
纨裤及裙钗,杂坐无伦次。大会号无遮,相逢免回避。
流连未能归,匆匆日西坠。我生遭世艰,逢场聊作戏。
但竭今日欢,焉知明日事!囊中有酒钱,又向高楼醉。
问今年为底,才识春愁。梅额浅,柳腰柔。傍妆台、试看团圆玉照,一丝新喜,才上眉头。
金雀屏风,红珠斗帐,试听东风黄栗留。午梦瞢腾慵醒处,金虫宝瑟倩谁收。
又是飞飞燕子,穿帘拂幕,坐雕梁、对话难收。红作片,锦成毬。
空楼闲昼,暗数绸缪。千点飘来,柳花烟起,五铢用尽,榆荚星稠。
恨伊偏薄劣,镇教垂却,银蒜双钩。
飞随风雨落随流,更有馀红亦已休。杳杳天涯春物尽,可怜莺蝶不知愁。
东风吹归雁,离离翔天侧。朝发衡阳浦,夕过阴山碛。
嘹唳浮云中,万里才一息。眷言思亲者,相望有南北。
逾岭身更轻,疾下忽如坠。俯指莲师龛,窈然落深翠。
以竹为之天,日色不到地。僧房如蜂房,遍向深岩缀。
修笕鸣斋厨,净香发经笥。未离簪组身,焉谢烹炮味。
普救遍众生,儒佛原同意。
故腊老欲尽,新春悭未来。无令陇梅觉,且遣山禽催。
云间古招提,铁凤翔斗魁。单车夜剥啄,境净无纤埃。
修篁舞瘦蛟,怒瀑生晴雷。坐久欲颊风,吹我心雾开。
乃知白莲社,未下黄金台。缅思王骑曹,逸韵挽不回。
且同谢康乐,屐齿破苍苔。重游定不恶,林壑富诗材。
双桡且住。趁风旌五两、挂席吹去。侧浸纹波,一片横斜,不碍招来鸥鹭。
忽遮红日江楼暗,只认是、凉云飞度。待翠蛾、帘底凭看,已过几重烟浦。
摇漾东西不定,乍眠碧草上,旋入高树。荻渚枫湾,宛转随人,消尽斜阳今古。
有时淡月依稀见,总添得、客愁凄楚。梦醒来、雨急潮浑,倚榜又无寻处。
万山回合处,葱郁钓台峰。道义高千古,簟瓢敌万钟。
羊裘甘寂寞,凤阙肯从容。勿谓狂奴态,清风激懦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