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至溪上三首 其三

拟借丹青画作图,退休老子作渔夫。凤凰池上虽荣贵,何似清闲看浴凫。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绿阴初合燕归来,煮酒新尝换拨醅。不独江山想王谢,须知宾客尽邹枚。

十分欢意休教剩,万斛愁心亦自开。倒载任他路人笑,更将何处作春台。

搏虎屠龙两未成,萧然华发一书生。狂踪潦倒初无定,老气峥嵘自不平。

借马饱游云梦泽,归舟小驻石头城。磨崖已办中兴颂,洗眼西湖看北征。

磨砖岂解成明镜,打坐如何作佛身。静闹头头须认着,暑中冰冻雪中春。

新苗未没鹤,老叶方翳蝉。绿渠浸麻水,白板烧松烟。

笑窥有红颊,醉卧皆华颠。家家机杼鸣,树树梨枣悬。

野无佩犊子,府有骑鹤仙。观风峤南使,出相山东贤。

渡江吊很石,过岭酌贪泉。与君步徙倚,望彼修连娟。

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归来春酒熟,共看山樱然。

鸳行旧俦侣。问底事、迟回西州西处。闲居久如许。想邻翁对饮,诗人联句。夤缘曾遇。过高轩、相逢喜舞。正菊天、景物澄鲜,切莫趣归言去。
看取。星扉月户。雾阁云窗,非公孰住。从容笑语。人生易别难聚。恨分违有日,留连无计,满目离愁忍觑。若他时、鱼雁南来,把书寄与。
草生龙陂下,鸦噪城堞头。
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
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
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
若负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有雀有雀,亦集于棘。无啄我兰,空林多风。霜露其漙,婉彼孤芳。

克贞以完,无俾荒芜。以永岁寒,有雀有雀。亦集于枳,无啄我蕙。

空林多风,雨雪有曀。婉彼孤芳,克贞弗替。无俾荒芜,以永终岁。

江汉何滔滔,其神足纲纪。大别如长城,中分南国水。

君家高冠山,黄鹄当门峙。形势雄湖湘,人才争郁起。

昔我客汉阳,求友得一士。岂知君弟昆,乃在吾桑梓。

伯仲圭璋姿,青云翘玉趾。所得凤凰毛,多分诸季子。

三百日弦歌,情礼为终始。贤父师于家,金玉相涤理。

扬粤观人文,化成察所以。颜曾昔童蒙,造道莫能止。

年少圣所畏,惭予将暮齿。清夏珠江湄,饮饯交壶矢。

执手情依依,所赠惟璚蕊。我本荆楚人,秭归有故里。

先臣居屈沱,女媭砧在彼。安得从君归,三闾陈簠簋。

汉家重楚声,离骚多所拟。君为宋景徒,努力事兰芷。

客子向何方,车马朝日驰。执手野彷徨,送君清江湄。

江水一何长,悠悠系我思。出门有岐路,世情多崄巇。

黄尘摧人颜,玄霜切人饥。去去勿复陈,愿君爱光仪。

南海衣冠盛,东山物望专。鹿门绳祖武,虎观仰前贤。

古道江河下,清风水石边。中流凭砥柱,薄俗仰陶甄。

白首明经日,青云卷翮年。还童丹九转,娱老易三编。

举案庞眉并,趋庭彩服翩。门无题凤客,溪有钓鱼船。

绕径栽红药,开池种白莲。閒寻宗炳社,来问远公禅。

鸠杖时安步,蓝舆或比肩。山林今宰相,烟火老神仙。

玄鹤传云笈,青鸾寄彩笺。蓬莱曾有约,弧矢正高悬。

谷旦日初曙,中秋月渐圆。主人誇矍铄,宾客舞蹁跹。

锦绣华封祝,觥筹梓泽筵。半酣人似玉,高咏笔如椽。

愧我游方外,因君念昔缘。野芹惭献曝,钟鼎懒垂涎。

一见频惊老,相逢畏问年。风尘归未得,松柏老弥坚。

杖国春秋富,空门岁月偏。愿随鸿鹄后,翘首彩云天。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寿星光射婺星躔,五月蒲觞设帨天。爱日高悬珠树杪,慈云长护画檐前。

孟家大被曾为客,杨氏铜盘别敞筵。百里登堂来拜母,道南公瑾是同年。

褰裳直踞千峰上,万里苍茫一色同。远目但馀天贴水,近闻惟觉浪号风。

巨鳌有首低擎地,瘴雨无根直幔空。寂寞斗牛谁再犯,好将消息问严公。

是州宁有古藤君,子弟班班行义闻。又说水村烟郭外,伊家水树抹青云。

黄河十月冰如地,骑马何人说好官?老子门前三丈雪,梅花开尽不知寒。

镂花香案错琳璆,金瓮蒲萄大白浮。群玉诸山环御榻,瑶池只在殿西头。

台端久矣著蜚声,衔命新从冀北行。政教已看归掌握,师生深喜得宗盟。

轺车到处秋风冷,藻鉴悬时夜月明。收拾栋梁应有待,好抒忠赤答升平。

细雨梧桐外,萧然草阁秋。病馀还药石,梦里只松楸。

世事看多丑,妻孥劝早休。不愁生计薄,万卷是良畴。

淩空天外削芙蓉,正笏当阳似上公。太史预占陈五色,举头红日近彤龙。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否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 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其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生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