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
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着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更妙的是: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欲。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
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李壁说: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这组诗作于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芳丛的皪长明槛,不似馀花顷刻春。始信有常能耐久,何须逐巧斗尖新。
盘盘九折坂,妾行日苦远。妾归夫不归,不恨归时晚。
感兹君恩重,惜彼去日短。携家渡江水,骨肉不在眼。
不有文贞公,贤哉竟谁叹。
柳书精拓《金刚经》,近出燉煌之石室。唐人写经此其最,见之使人每自失。
聚卿示我初有悟,结构艰辛扫圆滑。书来复示经塔本,细楷乃是覃溪笔。
一塔适成经一部,共嗟此老太巧密。名流好事殊可喜,叶氏刊传妙无匹。
陶斋收藏甲天下,独肯为子舍珍物。翩翩诗字含古味,骎骎北平欲度越。
尔来时事愈难挽,志士灰心竞学佛。好持此经礼浮图,收拾精魂敛心骨。
回文哀怨谁复谅,苏蕙英灵久埋没。题成卷图起看天,飞鸽喧空绕双阙。
九日秋高日尚炎,六平山水耸遐瞻。喜兹洛社宾朋集,爱此林泉吏隐兼。
濯热忽临东涧曲,登高直造首山巅。菊花灿烂盈头插,蓁莽离披裹手拈。
张旭三杯闻大笑,太邱群子奋双髯。广文磊落襟怀爽,学士风流酒令严。
石鼎联诗茶共啜,瓦炉煎酒火频添。不须公子调冰水,安得佳人露玉纤。
鹤唳千嵓秋雾薄,松号万壑晚风恬。樽前丹桂飘金粟,石上苍藤挂素蟾。
此会明年谁最健,胜游今日我何厌。从教月色随人影,不觉凉飙堕帽襜。
记取六平同赏处,老夫应合诵陶潜。
我爱仙居宰,岩岩气宇宽。百筳微出响,万楫一生澜。
邑小天为寿,民愚地与安。经年不相见,已见欲跻难。
买陂塘旋栽杨柳,尘凡皆与停务。半生醉梦人间世,翻覆几回云雨。
归有渚。似真到三山,缥缈红云屿。忘怀笑语。任白鹭惊飞,苍苔不扫,去此便无趣。
斜川路,宇宙茫茫何许。绮园肯附诸吕。悠然一见南山后,便觉世多尘句。
持此醑。论心事中间,异姓还同谱。迂疏好古。因艺菊栽松,滋兰植蕙,荒了种瓜圃。
于皇时晋,受命既固。三祖在天,圣皇绍祚。德博化光,刑简枉错。
微火不戒,延我宝库。
蠢尔戎狄,狡焉思肆。虞我国眚,窥我利器。狱牧虑殊,威怀理二。
将无专策,兵不素肄。
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桓桓梁征,高牙乃建。
旗盖相望,偏师作援。
虎视眈眈,威彼好畤。素甲日耀,玄幕云起。谁其继之,夏侯卿士。
惟系惟处,别营棋跱。
夫岂无谋,戎士承平。守有完郛,战无全兵。锋交卒奔,孰免孟明。
悄檄秦郊,告败上京。
周殉师令,身膏氐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卢播违命,投畀朔土。
为法受恶,谁谓荼苦。
哀此黎元,无罪无辜。肝脑涂地,白骨交衢。夫行妻寡,父出子孤。
俾我晋民,化为狄俘。
乱离斯瘼,日月其稔。天子是矜,旰食晏寝。主忧臣劳,孰不只懔。
愧无献纳,尸素以甚。
皇赫斯怒,爰整精锐。命彼上谷,指日遄逝。亲奉成规,棱威遐厉。
首陷中亭,扬声万计。
兵固诡道,先声后实。闻之有司,以万为一。纣之不善,我未之必。
虚皛湳德,缪彰甲吉。
雍门不启,陈湃危逼。观遂虎奋,感恩输力。重围克解,危城载色。
岂曰无过,功亦不测。
情固万端,于何不有。纷纭齐万,亦孔之丑。曰纳其降,曰枭其首。
畴真可掩,孰伪可久。
既徵尔辞,既蔽尔讼。当乃明实,否则证空。好爵既靡,显戮亦从。
不见窦林,伏尸汉邦。
周人之诗,寔曰采薇。北难猃狁,西患昆夷。以古况今,何足曜威。
徒悯斯民,我心伤悲。
斯民如何,荼毒于秦。师旅既加,饥馑是因。疫疠淫行,荆棘成榛。
绛阳之粟,浮于渭滨。
明明天子,视民如伤。申命群司,保尔封疆。靡暴于众,无陵于强。
惴惴寡弱,如熙春阳。
雨馀西子湿香腮,那得心情滞酒杯。浪逐画船分社饭,也教人道赏春来。
圣世天心眷,熙朝帝赍良。太行高萃气,恒岳远钟祥。
奕叶任城裔,宗风上党昌。经谈新疏义,乐赐旧宫商。
鹤跱琅玕管,龙雕锦绣肠。书升多士庆,胪唱五云飏。
委佩趋鳷鹊,簪毫入凤凰。麟台藜火灿,鳌禁襭袍香。
特简论思任,先观品节刚。紫垣封墨敕,青琐肃蒲囊。
道大容应寡,心闲隐不妨。东山聊啸傲,泌水自徜徉。
家食声逾峻,畴咨典聿煌。都人钦硕德,僚寀式清望。
持斧南床重,升阶白笔庄。惠文腾鹗隼,骢马避豺狼。
爰进崇班秩,仍分秉宪行。丰裁清柏署,宠擢锡银章。
课绩优三辅,分猷振八厢。军需飞羽箭,版部急糇䭪。
佐计烦区画,纡筹问积仓。阃臣陈凯奏,睿虑廑官常。
特总乌台绶,频萦苍佩纕。朝端升正气,舆论凛秋霜。
执法宵垂耀,荧精夜吐芒。高平称佐汉,秘监美匡唐。
抑抑伊周度,雍雍金玉相。泰阶资鼎鼐,清庙宝圭璋。
爱国怀如负,怜才恐未遑。后生多奖借,谫学荷汪洋。
同志当年盛,乐群旧事芳。授书曾设帐,问字许登堂。
丘垤欣山仰,驽骀附骥骧。日归辞几席,贻赠富琳琅。
楚蜀惊嵎虎,苍溟逞怒螳。罿罦悲雉触,矰缴滞莺翔。
饮泣瞻宸座,甘心赴国殇。建旗孤羽翼,遁迹托缁黄。
方寸哀徐庶,虞渊愧狄梁。蜡书途梗塞,雁足信微茫。
隐忍拘囚辱,蹉跎志节僵。既伤沈陷阱,兼痛负门墙。
召伯平淮服,高宗靖鬼方。披云欣觏日,席藁愿衣桁。
旷典怜凝碧,殊恩宥夜郎。感深怀更切,遇蹙志难忘。
太傅词多激,监门绘欲将。九阍非易达,尺幅乞垂详。
南国阗钲鼓,西陲缺斧斨。当机迷胜算,纵敌费张皇。
险弃鱼凫地,防疏鸟鼠乡。茭刍糜七泽,弩矢钝三湘。
痈养滇黔害,烽连岭峤创。楼船稽扫荡,鲛鳄恣披猖。
棨戟韬钤短,雈苻啸聚强。最怜中泽雁,重作尾赪鲂。
牧守纷渔猎,闾阎竭篚筐。兜鍪罗馈饩,孥息啜糟糠。
以此薪延火,堪嗟肉补疮。玺书宽越尉,铁券虑怀光。
逸兕犹奔柙,飞鸮岂食桑。拔稂防引蔓,削毒制余疡。
蕃甲徵回纥,金城护氐羌。驼鞍驱翠珥,毳帐拥红妆。
祗可金缯结,宁堪子女偿。桀骜虞肘腋,狡狯隐膏肓。
宵旰边庭患,空虚内地戕。茧丝穷蔀屋,璧马殚宣房。
饕餮崇方岳,鹰鹯布畛疆。但闻增户口,谁念赈流亡。
塞下赀郎滥,洛中贿道彰。难言釐簠簋,应自长蟊蝗。
人困疑情涣,时安幸岁穰。即今歌《硕鼠》,深恐叹牂羊。
寒谷瞻朝旭,穷荒企帝阊。铎犹悬广殿,赋少讽长杨。
博陆舆台耀,平津邸阁张。封章仗马寂,车骑濯龙忙。
薰灌愁城社,吹嘘叹灶炀。杞人应有恨,漆女自多伤。
砥柱资元老,擎天藉栋梁。近传思渐疏,共喜股肱匡。
丹陛心方注,苍生望未央。绣衣看赫奕,豸角倍铿锵。
本正末斯举,源清流自长。持筹袪蠹急,攘外抚中康。
砥俗先廉耻,端原始庙廊。明聪开圣霁,果断振乾纲。
次第修封事,从容补衮裳。绛驺威石室,彩凤哕朝阳。
胆落方州镇,楼泥戚畹庄。清风瀰宇宙,化日扫欃枪。
谔谔真章奏,桓桓大赞襄。人伦翘领袖,国是壮金汤。
冀效刍尧献,因忘草野狂。风谣陈记室,掇拾备青箱。
伫晋丝纶席,行纾经纬藏。万邦歌保定,六合架梯航。
殿陛辉干羽,要荒入享王。鲰儒欣景运,鼓枻咏《沧浪》。
慈仁怪松枝如铁,年深鳞甲欲飞裂。拿云抉石龙虎形,见者惊喜叹奇绝。
我曾三度至燕都,酷爱此松天下无。安得写以韦偃笔,使吾坐卧对此图。
每返鸳湖远相忆,梦魂长在苍松侧。今来结伴绩前游,未午拍浮到日昃。
尝闻豫章乔木栋梁材,工师远取江之隈。何如此松磥砢抱奇质,五百年来尚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