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钿筝弦促银簧冻,雁钗麝带愁香重。此夕黯销魂,月中斜闭门。
冷霜凝缥瓦,香蜡秦篝灺。梦见更相思,不如无梦时。
登彼关山,望君来归。朝朝暮暮,君不来归。襁中儿女大,日久无完衣。
泉水滔滔不入山,男儿出门良独难。今时畏途相戒蛇豕,相残欃枪苦未灭。
君身无时还,君身亮自惜。妾身无羽翮,思心从君安可得。
晨兴望君,暮化为石。
有虎有虎在空山,孝子夏贵庐其间。呼天长号病不起,虎衔野鹿活孝子。
虎也日与孝子亲,相随出入三十春。孝子起为宋大将,专城总督淮西军。
将军一朝思纳土,虎亦咆哮触其怒。虎死在地魂上天,将军掉尾求生全。
重为告曰:虎兮虎兮,尔之生也甚雄伟。杀身成仁有如此,胡不化为忠义士。
董狐之笔良可纪,万古千秋照青史。
南屏山色染春烟,路接高峰社鼓喧。第一桥边春更好,御舟閒在翠芳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