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偃(599-643),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仕隋为散从正员外。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遗台树老,独画阑、春事犹未消歇。好在来禽花盛发,满意清明时节。
翠袖翻香,朱颜晕酒,绰约冰肌洁。几年空谷,等闲飘坠香雪。
回首绮阁东风,使君情重,一顾倾城色。只恐花飞春减却,束约尊前欢伯。
起舞山香,醉歌金缕,细按红牙拍。青鸾高兴,恍然归梦瑶阙。
并刀射日霜华起,谁剪沧溟半边水。千年冷浸西南天,琉璃万顷清无底。
瑶阶玉殿圣母家,春阳走碎油壁车。天阴人静百鬼出,山风泠泠吹浪花。
花飞愁怕桂轮湿,蛰龙潜抱神珠泣。马蹄剥落梦不到,邂逅与君成雅集。
金斗潋滟浮新香,秦客思家偏断肠。曲江池馆定何似,满眼青田空夕阳。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
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
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翠眉结恨不复开,宝鬓迎秋度前乱。
湘妃拭泪洒贞筠,筴药浣衣何处人。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
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
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
已闻能歌洞箫赋,讵是故爱邯郸倡。
翰林风度似涪翁,伐木相求一笑逢。东岘看云披鹤氅,北门视草忆鳌峰。
花间载酒清歌起,竹里行厨异味重。晚岁文章浩如海,百川日夜尽朝宗。
荻花冷淡清溪畔。一痕晴雪苍烟晚。浅石枕中流。盟鸥矶水头。
菱歌何处起。知在芦丛里。波涽半江蓝。纤云弄远天。
我闻祭诗之例贾岛开,时当除夕陈樽罍。命意还应自劳苦,亦或艰辛历历如有神助灵之来。
才人抑塞磊落不得志,拔剑斫地歌空哀。春风不煦麻衣业,何如此夕冻酿倾泻三千杯。
一杯酌诗复一揖,绝倒可免襟颜摧。忆昔先子授诗我五岁,明年就传耸双髻。
课经暇覆杜陵律,舞勺偷觑兰台艺。渔村先生浙中耆,朱查老辈旧联袂。
诗评诗札什袭藏,诗尽渊源辨根蒂。嗟我贫儿不识万卷开书城,风云月露挥毫轻。
玉堂老人顾之浩然叹,问我试啼英物如何英,而不思吹龙笛与凤笙。
快剑入海屠长鲸,为我掷地作石声,何为效此蚓泣苍蝇鸣。
积数百篇悉焚弃,更历忧患成孤生。到今垂老得诗二千三百五十有余首,刺促不减酸寒情。
当年老辈《大雅》不可作,岂独中选博学鸿词了无作。
下第诸公峙坛坫,接武名贤辉馆阁。宿将不尽阃内知,余军亦胜今人弱。
安得九原呼起坐上坐,令我低头就绳削。人生富贵由天公,何须较量达与穷。
我不能学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翃,亦无才儗小楼一夜听春雨之放翁。
端居圣明耻舟楫,孟六岂是南山农。枉将苦句激天子,月影归抱窗虚松。
浪仙亦坐傲峭累,有眼不识人中龙。蹉跎聊复成进士,可怜声名十恶不为诗家宗。
肥瘦何关冰雪胸,笔阵乃当韩豪冲。羡煞骑驴坐得推敲偶,交游赠答相望不隔潮州踪。
我诗非寒亦非瘦,方干罗隐门庭陋。鞭丝谁与九州横,腹笥殊惭四库富。
赏音也自播云处,病骨无由脱岩岫。草间未禀虎凤姿,野外难为金石奏。
就中涕泪纷千行,骨韵莫论宋与唐。好与子孙识面目,先人遗绪留取千春长。
《小巢壶诗》箧里香,四世传看古锦囊。今夕何夕醉酒浆,烛花高吐腾词铓。
余生尚得余音锵,二十四卷之外文澜犹汪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