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大资孙子大参甥,磊磈胸中万卷横。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
绿玉蜂房白玉蜂,折来带露复含风。玻瓈盆面冰浆底,醉嚼新莲一百蓬。
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戌扬旌岊水湄。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
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十里黄塘路,青鞋信杖藜。沙回笼岸尽,山迥羃云低。
衰草寒螀歇,荒榛暮鸟啼。野桥清浅处,疑涉浣花溪。
将军塞上誇三箭,学士堂中记八砖。正眼观来都是幻,月明群蚁在花毡。
寒云无影雁寥寥,如雪冰沙冱野桥。木末夕阳未收尽,江风吹合欲回潮。
小草形如白蒺藜,蒙茸海外亦生之。刺裙名字中多刺,好读鸡鸣戒旦诗。
谁欲借名山,山灵可否间。乾坤俱是借,何岁自应还。
羡君诗格类唐人,胸次冰霜月一襟。句律老成前辈语,衣冠新样昔贤心。
岂无青眼观良璞,争奈黄尘袭敝簪。早晚南山坐云石,邀君来听绝弦琴。
真觉从前事事非,息黥补劓破重围。不求甚解书常读,亦欲无言麈岂挥。
衣制水田领尚阔,冠裁竹箨发堪晞。欠申曝背茅茨里,惟待春深上钓矶。
卖担青蔬得百钱,便赊一半在人边。不禁丝竹随流俗,惟对青山伴醉眠。
浮世经营惟我拙,满腔诗思向谁联。案头书卷虽无用,却是侬家养口田。
朝凭秦望紫玉几,莫倚卧龙青锦屏。平生爱山今日足,尚恨轩冕萦吾形。
河自安山一派通,百年疏浚宋司空。当时蓑笠寻源处,犹在村翁指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