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空山不在山,仙药不在药。心当机动初,于人最苛虐。
一逝毫芴微,千牛力难缚。岂真飞鸟中,飞有万年鹤。
大气难举扛,星将雨同落。鼓鞴诚可师,毋令丧其橐。
翚飞新楼台,像设旧金碧。焚修人已老,倚杖对山石。
夏首新热叶气蒸,细路危桥得幽悄。桤树成林已快人,况有鸣泉覆深筱。
松髯石发成能净,竹稚鸟雏怜最小。何时一床卧僧阁,饱听凌晨醒来鸟。
口子喃喃略不休,把却笊篱做火游。有个女儿不肯嫁,他年定作老丫头。
别汝一载馀,思汝心转切。不知汝在家,所为何事业。
男儿贵立身,出处当豪杰。汝志素云养,汝性亦不拙。
勉励方成人,优游总无益。旦夕奉亲馀,无令废书籍。
青春不再至,岁月莫虚掷。有司取人才,文章要矜式。
熟路驰轻车,任尔随所适。非我私杜撰,乃我所亲历。
万里寄汝言,为我铭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