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响枯桐,琥珀拾纤芥。声气各有期,类聚焉足怪。
夫子本世胄,弱冠怀慷慨。著书东溪阳,四海方横溃。
抗志师古人,屈身惭后代。昨来匡庐顶,更蹑罗浮背。
中夜见朝曦,陵高阅九派。清旷惬奇怀,浩涆资挥洒。
长揖王侯前,矩步炎州外。虽抱柳下和,无伤首阳隘。
蹇予卧丘园,贞疾恒不瘥。握手涉旬时,方舟更逾迈。
高曲虽和稀,宿心为一快。如何万里别,复此三秋届。
草木变以衰,溪山明可画。去燕恋匹俦,归雁投蒲稗。
离居易永久,触物多叹喟。何时御轻风,相寻越江介。
蛟龙壁上有新诗,匡鼎归来一解颐。门巷已甘车马绝,白云秋色见旌麾。
紫气东迎太一峰,翠华飞御猎回中。玄女授符开上策,河宗献宝告成功。
邺下才人徐伟长,感怀宿草恨茫茫。凭君哀诔生平见,阐发奇光修夜旸。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