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

  俞灏(1146—1231),宋人,先世居杭,徙家湖州乌程,字商卿,自号青松居士。光宗绍熙四年进士。授吴县尉,知招信县。宁宗嘉定中历知安丰军、常德府。在任备马储粮,随军策应,颇著劳绩。七年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寻以昏老寝罢与祠禄。理宗宝庆二年致仕。筑室西湖九里松,晚喜观释氏书。有《青松居士集》。

  猜你喜欢
玄德洞幽。
飞化上承。
甘露以降。
蜜淳冰凝。
覩阳弗晞。
琼爵是承。
献之帝庙。
以明圣征。
涪江江上客,岁晚却还乡。暮过高唐雨,秋经巫峡霜。
急滩船失次,叠嶂树无行。好为题新什,知君思不常。
只说闽山锦绣帏。忽从团扇得生枝。绉红衫子映丰肌。
春线应怜壶漏永,夜针频见衫花摧。尘飞一骑忆来时。

赤憎宾舍满,雅称落花留。纵使金钱好,如何买断秋。

鸭陂清浪撼城隅,此地班春忝细书。
琪树老来抛禁省,玉绳低处认皇居。
君轩恋结萧萧马,客素愁凭六六鱼。
相阁裁章怜旧物,为曾簪笔从雕舆。
四面白波声,中流翠峤横。望来堪目断,上彻始心平。
鸟向天涯去,云连水国生。重来与谁约,题罢自吟行。
庐山佳处云英英,鹤归谁识丁佐卿。
东林遗址倏兴废,未害诸老传清名。
向来杖屦孰游历,猿鸟近人鸥不惊。
乐天本原只兜率,思邈不忘听化城。
一从棘位复帅阃,晋酌白兽悬旄旌。
先生本自远公辈,梦系莲社松竹行。
即今上品已补处,妙句留并山峥嵘。
未下饮光领一笑,曾是贺泽论三生。
何人著语嗣绝响,浪许伯起新有声。
尚忆诗翁运椽笔,坐排九派咸东倾。

神境三光表,王车十月行。霜随龙旆肃,风送马蹄轻。

云馆迎千乘,仙台望五城。岩前金灶古,树杪玉泉鸣。

听讲淮南道,闻吹子晋笙。遥知随侍好,频有咏歌声。

秦人奋戎狄,?食举八荒。自言功德大,传叙万世长。

鲍鱼臭未绝,赤龙歘飞翔。巍巍且莫保,琐琐安可量。

狂语话真诚。清众宜听。不期白发鬓边生。前有无常相等待,著甚祗迎。除是做修行。心地宽平。旧来熟境不相萦。已过更能频改正,功自圆

剧爱琅琊王长史,席间麈尾散风怀。海东亦出栽花手,准备春来醉眼揩。

泣血三年眼欲枯,邈绵宁忍忘中都。輶车带月过金陡,清节凝霜照玉壶。

官道好山随去马,故园宰树惨啼乌。昼游况是人生愿,料得心情异二苏。

空庭过雨晓烟新,恰恰莺啼杨柳春。好语如簧须自惜,世间识曲已无人。

初日照池底,游鱼戏涟漪。落日延西林,蜻蜓弄斜晖。

忘情体自适,不但禽鸟微。以兹慰心胸,富贵如何违。

舍策看清溪,步屧临荆扉。青天委长流,孤云无所依。

居然忘物我,身世忽若遗。

日射天门万象新,绣衣朱履侍枫宸。云移仙仗朱官肃,日映龙颜四海春。

金碗玉浆来内侍,紫泥丹诏下王人。十年趋走金陵道,到老低垂汉水滨。

两载湖山住,题襟愿未酬。说曾闻约略,地始足句留。

棠树垂先泽,花城饱艳游。剪镫劳梦忆,烟柳六桥头。

鹤影如人长,黄州秋月白。谁知此山中,亦自有赤壁。

锦囊旧有伤春句,东风更传情语。远翠烟横,落红云衬,隐约芳魂无数。

风怀自许,怕冷艳幽香,蛾眉争妒,风讯匆匆,尘寰谁解这情绪。

枝头乍听杜宇,觅中山美酒,一醉千古。蕙质含愁,兰心郁怨,禁得几回风雨。

伊人何处,愿遥寄相思,同伤迟暮,珍惜馀芳,春来休撷取。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非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