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就是写七夕的。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星河,天上的银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大概想象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这是说的天上情景。下句指人间,有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次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这里就要写七夕的诗而言。玑:小珠。三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
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荏苒。会兹东南美,相对情不慊。
楚人昔颂橘,行比伯夷忝。此君最孤高,坚直难外掩。
凛气有精粹,筠光射圭琰。他时雪中客,往往疑清剡。
为此升斗粟,来往如飞梭。桂林在何许,水险山嵯峨。
骊驹偶未至,于焉少婆娑。幸陪英俊游,不觉日月过。
今夕复何夕,朔风捲寒波。肴核虽草草,聊以供笑歌。
子如不饮酒,视此庭前柯。浓绿光薿薿,所馀今几何。
邻家酿新熟,颇闻旨且多。更当奋馀勇,往举金叵罗。
玉脸盈盈总是春,都将笑色媚东君。道人放鹤归来晚,月下看花似白云。
芙蓉湖水腻如油,多少诗人作冶游。灯火万家星拱极,笙歌几处客登楼。
采菱北郭烟波暮,瀹茗西神木叶秋。无怪闲情抛不脱,眉如纤月月如钩。
小亭主人才高翔,秋来健笔摇岳阳。鹭堠乌亭足吟兴,归来示我诗满囊。
满囊诗句满座客,高筑词坛作除夕。有怀岛佛撚吟髭,年年设祭陈新诗。
韵事艳传许相效,莫辞共引琉璃卮。我愧粗官走尘土,不学浪仙作诗苦。
穷年底事劳精神,欲饮茫然何所补。
倚西风、招鸿送燕,年华今已如客。青奴一饷贪凉梦,昨夜酒红无力。
愁似织。听鸣叶寒蝉,话到情无极。舞衣春入。叹带眼偷移,琴心不断,襟袖旧时窄。
红尘陌。谁寄佳人消息。任他珠网瑶瑟。金钗两鬓霓裳曲,总是浪歌闲拍。
长夜笛。且慢析轻匀,留醉酒垆侧。烟青雾白。望残照关河,晴云楼阁,何处是秋色。
两载湖山住,题襟愿未酬。说曾闻约略,地始足句留。
棠树垂先泽,花城饱艳游。剪镫劳梦忆,烟柳六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