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你喜欢

捣蓝作雨两宵倾,生怕难乾急放晴。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恶东风十日阴。春愁吹雪上疏簪。荒荒白日人閒世,酽酽苍波逝者心。

书易倦,酒慵斟。孤怀无地与登临。江城一夜黄梅雨,不抵虚舟泪点深。

乌动秋河彻,鸡鸣夜漏空。楼烟霜更紫,海色曙全红。

星落千官骑,天开万户宫。此时趋禁阙,正与故人同。

不踏长安十二门,鸬鹚飞处数家村。
停桡试向滩头问,莫是严光末世孙。

此君有清节,高居在空谷。吹箫蹑凤翎,珊珊鸣佩玉。

少年来作五陵游,一掾风尘已白头。今日送君秋色里,疏钟小雨上离舟。

人家鸡犬隔痴岚,城郭微茫见塔尖。一片轻云笼马首,熟梅时节雨纤纤。

带月行,披星走。
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纷纷述作史才雄,听似秋来百草虫。不是春雷轰蛰窟,蚓蛇会得化成龙。

何处清幽圃筑西,一帘风月四山低。梅花戏雪春模样,酒兴撩诗道范围。

青眼辟从天外放,白云轻傍帽檐齐。高斋独抱焦琴坐,漫听松声百鸟啼。

五华城阙九光楼,阊阖遥扃隔世愁。把钺几曾回暗虎,服箱从此到牵牛。

星辰独傍中宵渴,云雨安知下界休。帝所会应无宋玉,白榆凋尽不悲秋。

霜叶吹红鹤影孤,雨苔封绿屐痕疏。
风才敲竹便疑客,雁不入山难寄书。
自有乾坤心最大,稍无根柢学皆虚。
闭门未了研朱事,多谢梅花慰索居。
群山相望有无间,髣髴三生常往还。
不用张帆越清泚,化身先自遍西山。

黄花十月罢冬狩,天门万乘争飞扬。朱鞲侧目海青倦,鹰人夜闭天鹅房。

大庖充盈从臣醉,紫驼出釜烧黄羊。由兹三冬例修宴,玉阶奔走仪曹郎。

数人执旄导且立,中权后劲参颜行。三声觱栗摐鼓动,松山千骑骄腾骧。

飙如陷陈蔽原野,欢如获丑献庙廊。虎臣稽首秬卣赐,绿沈赤葆交旗枪。

须臾参差手技入,高丽筋斗各斗强。锦靴绛帓往来便,翻身如电摇朱光。

花罂头戴口衔竹,翻覆不坠声铿锵。清商别部更前奏,曲终为乐歌泱泱。

公卿揎袖起且舞,银貂垂手纷低昂。回旋顿挫巧伸缩,睥睨惊座须眉张。

君不见太平天子盛明德,合欢舞乐登于堂。以雅以南不僣籥,朱离韎任都陈将。

何如今日四海一,优昙花下披云章。春官档子拜手纪,治世之乐谁相方。

鼋头排巨浪,鹿顶倚孤松。七十二峰外,添余又一峰。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折得梅花一两枝,胆瓶瘦影伴吟诗。书床琴案春风透,纸帐香温梦醒时。

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侯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