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查仲文三首

世味元无著,诗情自不閒。
撩人五字句,为客万里山。
我已移文就,公能尽兴还。
归来宋玉宅,作赋动江关。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馀。
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
此时欢不极,调轸坐相於。

幽人刱奇境,游客驻行程。粉壁空留字,莲宫未有名。

凿池泉自出,开径草重生。百尺金轮阁,当川豁眼明。

千圣灵枢,妙在转处。
烁尽玄微,更进一步,
莫来拦我扑门路。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玉露乍肃天宇。冰输下照金铺。燎烟嘘呼。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清晓御丹凤,湛恩偏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献胙慈极,寿同箕翼,事超唐虞。看平燕云,从此兴文偃武。待重会诸侯,依旧东都。

事君宜致身,引疾似诡避。要其心迹殊,贤愚讵同致。

或憧远役劳,或畏瘠土累。或遭上官怒,或虑吏议至。

其名为勇退,其心实巧利。亦有止足怀,投老初衣遂。

泉石祇自高,那问经世事。此皆非君伦,君退盖以义。

传家裕经术,夙志在用世。治绩越中彰,姓名御屏记。

一擢二千石,再擢观风使。河朔黄流长,安澜岁历四。

人言君砥柱,允副宣房寄。谁知荩臣心,幽独自难昧。

呜呼习移人,其在河堤吏。纵谙三策施,孰诘百端伪。

明察疑烦苛,独清亦众忌。和光同其尘,又岂志士志。

闻君立河壖,暗洒忧时泪。督役稽刍茭,废食不假寐。

以此劳心神,乃梦竖子二。周任训陈力,敢谓可卧冶。

亟谋摄卫宜,以作报称地。吏民徒苦留,归榜疾于骑。

河心咽清流,嵩少送烟翠。片帆收白门,但有琴书载。

老屋余劫灰,小山上丛桂。无田归亦得,奚用江水誓。

九重侧席殷,艰难待宏济。讵许卧烟霞,正资振凋瘵。

朝出夕拜官,除书破常例。鹾纲重江淮,上关军国计。

积疲几沦胥,盘错要利器。前席咨嘉谟,指陈切时弊。

权知即真除,匪以汝为试。责效匪在速,谋远庶可继。

单车昨南来,先声动怀畏。人皆为君荣,我闻窃心系。

防河固良难,煮海讵云易。所赖本清直,兼能运才智。

苟当改弦张,断制必刚毅。人情多媕娿,愿勿徇浮议。

上策控本原,补救特其次。要知君所为,定与未流异。

我昔亦移疾,自分宜放弃。圣慈曲体之,感极但零涕。

与君语进退,使我重歔欷。庶持激厉心,十驾勉追骥。

万木缘山过雨青,山回路断水泠泠。分明记得环滁胜,只欠临溪着小亭。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
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
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
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启琳宫、㬉回溪畔,江南共道春早。桃花新雨溶溶后,谁把琼浆酿造。

壸天老。正望中、雨烟几线萦僧橑。燕泥香扫。快翠泛铜瓶,膏凝玉盏,鱼眼调香脑。

添胜迹,百道奔泉回抱。暗萦绿荇芳藻。泠泠碎玉夜声中,花院晨钟轻捣。

君莫恼。君不见、玉矾落尽瑶京道。王孙芳草。纵百丈络丝,万条罗带,难繫春光好。

花落花开隔水津,栈梯茆屋总堪邻。扁舟若不寻归路,便是武陵深处人。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长夏迢迢叹索居,侧身天地一蘧庐。浮云白日悲歌里,秣马中原感慨馀。

未信文章雄海峤,肯将勋业问樵渔。贾生才调应殊绝,千载犹闻痛哭书。

君向郴州去,迢迢千里馀。年侵别后鬓,客问讲残书。

断雁秋风外,啼猿落日初。兴文今日意,慎莫爱吾庐。

汉密将军开大府,门外纷纷客如雨。繁弦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

购求走马东海头,海头百禽声啾啾。疾飞苦走亦不免,能言有色贻身忧。

将军纵使花作屋,不似山林有真乐。江南白苧细于丝,紫竹方笼作青幕。

鸾凤在野麟在郊,太平将军胡不招。箫韶一奏百兽舞,玉帛万国皆来朝。

嗟嗟百鸟何足录,日食将军太仓粟。色衰身死蝼蚁分,不补将军一脔肉。

个中鹦鹉最能言,不说舆夫行路难。万山雨暗泥滑滑,不如归去声亦乾。

行不得也哥哥,九关虎豹高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两山屹立地望尊,天作上京之南门。雷雨低垂银汉近,蛟龙出没碧涛翻。

曾厓云合泉声冷,阴壑冰森昼影昏。自是职方形势大,祝融太白播篱藩。

千古人心终不死,吴中义激五男子。貂氛肆焰朝野昏,翻手势欲倾乾坤。

印累绶若不知数,鞠躬俯首声复吞。平居持议徒雄壮,袖手委蛇孰奋往。

翻将文墨饰奸贪,扪门内愧曾无状。五人生不读诗书,位不列簪裾,但以善恶为毁誉。

当其攘臂共赴难,义勇直欲凌鱄诸。呜呼!名败身殃馀贿赂,穹碑峻宇等朝露。

松柏青青耐岁寒,冶游人奠山塘路。

目击烟霞昼卷舒,披榛敲石得蓬壶。洞天日月千年久,人世尘埃一点无。

灵药难寻云缥缈,落花不见水萦纡。使君凤阁翱翔近,谩与东山作画图。

十年马上春如梦。
事去尚时寻败局,老来犹日读何书。

海波不动绝奔鲸,万斛龙骧一叶轻。三月开洋春正好,南风十日到神京。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