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山断情相接,江同派暂分。无风犹细浪,有日却轻云。
生熟衣中半,阴晴气两熏。还家浑欲早,徐棹也堪欣。
有美人兮,宛在中央,仙乎水哉。似藐姑神女,淩波独步,潇湘极浦,洗尽尘埃。
忽遇东女,彼姝者子,红粉胭脂笑靥开。须知道,是两家妆束,一种人材。
东风著意安排。蚤羯鼓催成巧样裁。岂陈王赋就,新添女伴,太真睡起,共倚妆台。
玉骨冰肌,艳梳浓裹,妙手黄筌未见来。霜天晚,对胆瓶双绝,点染幽斋。
夜阑人静,鸣玉传声小。历历透纱窗,悄空闺、衾寒梦杳。
凄凄切切,如共旅魂言;流水咽,过云停,一日肠千绕。
金茎月转,乌尾讹将晓。欲断又还连,渺烟霄、羁鸿相吊。
凭谁细写,此意入朱丝;呼郢客,招湘云,添作江南调。
乌蛮滩上烟水声,伏波庙前秋月明。夜半津人挽舟上,夷歌偏动望乡情。
绿树浓阴阴几许。前度杨花,化作萍无数。舞树歌台回望处。
行人锗记台城路。
楝子花开芳信暮。刻意留春,毕竟春难住。隐几支颐娇不语。
一双胡蝶频来去。
委巷泥深日向斜,入门携手兴尤赊。云开应得今宵月,红湿能留小院花。
幸有青尊联胜友,那将白发负年华。樊川杜子多才客,金玉何心怅独遐。
百卉待泽如渴病,花信番番吹转盛。朝来泼火恰如期,黯黯檐端湿云映,野外闲情拾翠偕,城南嘉约摇鞭竞。
绛帏高卷赏秾华,药鼎微温伴清咏。含风翠筱弱欲扶,带雨红妆欹不正。
及时良会安可多,过隙韶光岂能更。先生早自遂初服,廿载名山天所命。
白公旧赋紫薇诗,杜老新歌白木柄。云霄故人远见招,河汾弟子交相庆。
冷节才逢插柳新,殊乡仍展维桑敬。座中钱孙话昔游,芳草天涯阻遥夐。
二分月影到芜城,千顷波光泛明圣。频年远道各羁孤,几月官斋欢合并。
争看好古发幽情,亦或耽吟同僻性。向晚廉纤响渐稠,笼阴绰约枝交横。
屋角频听鸠妇呼,篱根暗想龙孙迸。良宵拌共倒深卮,陋质真惭对清镜。
沈沈漏箭早催归,既醉还期缓觞政。六街镫火照初更,料峭穿衣寒尚劲。
伫教来日快新晴,还拟寻芳趁佳令。
轻风寒浦觉泠然,客子飘飘向洞天。到处名山堪眺咏,但逢香刹可参禅。
王乔清署通仙籍,陆羽遗林访茗泉。自是探奇情不浅,定携宝箓落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