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麻侯昔为莱子国,海滨渔人献文石。云是秦始皇帝东巡碑,二十一字李斯迹。
桑田秦海岸为谷,此石亦沈沧海侧。浪翻水转石段空,偶存数尺非人力。
文章虽传失首尾,犹与史记无差忒。字形讹缺非昔时,蛰龙病虺相排迮。
念昔属车八十一,气如虎狼食中国。方士献策通神仙,谀臣奋笔夸功德。
始皇未死名已灭,秦地初分石皆泐。迩来似觉天意然,欲令后世羞其惑。
君不见夏禹九鼎传三王,末年乃随殷社亡。时平往往暂一见,龙文玉铉曾无伤。
圣贤作事宜万代,事非圣贤多立坏。
金波暧斜汉,流照屏山。桦烛冷散青烟。珠帘欲上美人去,谁家今夜今年。
当窗乱云雾,恣霓裳狂舞,换谱钧天。乘风汗漫,问琼楼、何似人閒。
多事桂宫仙斧,七宝尚凌虚,装缀婵娟。阑外秋香泣露,移盘清泪,消尽金仙。
广寒殿阙,怕常娥、不许流连。共孤光谁与,不成把盏,北望凄然。
微微碧草亦生光,金屋何知夜自香。一遣浓春閒蝶粉,几看新月上鸦黄。
箫疑云外过王子,佩似风前著女郎。欲理残机多少恨,先愁寒到寄衣裳。
郎今落海滨,侬亦可怜身。不见昌阳草,何曾生要津。
侬身不下堂,郎居隔江水。虽则隔江水,思心日万里。
昔别于何时,十载参与商。岂是无所见,狼嘴夜夜张。
夜夜抚素琴,恻恻生怨慕。枯桐在膝上,梧子在何处。
融融四五月,婉婉采莲女。海上无芙渠,谁则识莲子。
低头摘荷叶,举头看月光。归来觅剪刀,为欢制衣裳。
终日对海棠,终夜不成寐。何以不成寐,花开侬独自。
登楼看双星,蜘蛛在楼角。绵绵腹中丝,求匹不能得。
欢去一何久,欢来一何晏。来时何所赠,双双云锦段。
客谈所闻者,我亦闻所闻。翕忽片言间,源委焉得分。
当时初闻时,心绪相纷纭。汹如春江焉,汎若秋空云。
肝胆不自持,反复贻戚欣。岂知无闻者,兀兀穷朝曛。
起揖谢上客,慎勿云所云。我心久冥漠,无以置斧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