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诗 唐中书令褚遂良

贞观萃群英,实为太平基。褚公初侍书,遂以鲠亮知。

谏疏屡献纳,对扬竭论思。翩如以山凤,来为箫韶仪。

飞鸟自依人,此言已堪嗤。更云谮刘洎,厥理尤足疑。

贤者虽已矣,可以此心推。薰莸难共器,枭鸾不同栖。

故令敬宗辈,污染成瑕疵。我观永徽间,武氏盗政机。

祸端始床第,几使国祚移。当时河南公,力诤伏以墀。

顿首愿还笏,丐身田里归。义气动人主,回天初庶几。

鄙哉英公绩,一言遂成非。坐令牝鸡晨,啄丧靡有遗。

元勋顾命老,远窜湘江湄。茫然不复召,讵忆抱颈时。

卑湿所不堪,须发尽成丝。至今潭府帖,志士生长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你喜欢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年华开早律,霁色荡芳晨。城阙千门晓,山河四望春。
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宝瑟河中妇,金罍引上宾。
剧谈推曼倩,惊坐揖陈遵。意气一言合,风期万里亲。
自惟安直道,守拙忌因人。谈器非先木,图荣异后薪。
揶揄惭路鬼,憔悴切波臣。玄草终疲汉,乌裘几滞秦。
生涯无岁月,岐路有风尘。还嗟太行道,处处白头新。
月下风前花畔。此情不浅。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
樯外鹭飞沙晚。烟斜雨短。青山只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
秋风早入潘郎鬓,斑斑遽惊如许。暖雪侵梳,晴丝拂领,栽满愁城深处。瑶簪谩妒。便羞插宫花,自怜衰暮。尚想春情,旧吟凄断茂陵女。人间公道惟此,叹朱颜也恁,容易堕去。涅了重缁,搔来更短,方悔风流相误。郎潜几缕。渐疏了铜驼,俊游俦侣。纵有黟黟,奈何诗思苦。
策杖穿荒圃,登临笑晚风。无穷秋色蔽晴空。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一林枫叶堕愁红。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

山馆风光随分好,方塘碧长萋萋草。杨花摇荡入疏帘,又是一年春色老。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秋也抛人去。旧吟边、是花是泪,都无寻处。还忆碧阑幽梦小,月底瞢腾香雾。

拌寂寞、和烟和露。未解飘零无限意,恰西风、已觉思量苦。

如我瘦,最怜汝。

而今更是悽无语。误芳期、脂痕鬓影,暗伤迟暮。不为此时憔悴损,只为前时媚妩。

争并作、一时情绪。翠袖不堪重倚竹,正愁人、何止飘红雨。

休为我,唱金缕。

急丈田,长洲县。田几何,百馀万。奉部文,一年限。朝廷丈田除浮粮,浮粮若除须补亡。

下跨河水上山冈,菜畦菱荡都抵当。插旗四角周中央,男奔女走群慞惶。

上官督县令,县令责里正。里正不识弓尺寸,转雇狙狯代持筹,长短方圆一手定。

一手定,一手更。私田缩,官田盈。移重挪轻无不有,田主瞠眼不敢争。

县家覆丈岂能遍,但取溢额可考成。急丈田,限一年。

官经票,吏索钱。官田未见增什一,民钱已闻费万千。

君不见一县图书七百四十一,日造黄册堆积高于山。

旅食寄天涯,愁如桂玉何。莫忘生处乐,听取扊扅歌。

雪径清寒蝶未知,锦囊消得探春诗。多情为我香成阵,凭仗东风分外吹。

月出碧山静,太虚云尽回。闲房不寂寞,幽影共徘徊。

夜好得无客,琴馀堪续杯。当关慎看户,莫放五更来。

迢递竹冈路,村墟烟火迟。地从沧海尽,天入大荒垂。

网集知潮落,舟行觉岸驰。平生贪胜槩,随处一题诗。

扶桑暾出犹苍凉,轩楹照耀瞳眬光。金矿铸橘一点火,丹心倾葵方寸长。

如中朱乌秩东作,似鸣仓庚眷载扬。凤凰千仞览辉下,梧桐况复生高冈。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蜿蜒辞夷皋,迢递陟穹巘。绵绵千万峰,苍秀入遥见。

既疲犹穿云,小息仍下阪。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人家绕稻田,窅然复平远。园庐接烟火,篱落散鸡犬。

虽知非仙源,谅亦乐农畎。卜居兹未能,抚景徒缱绻。

悟彻浮生一转篷,养花种竹舍西东。逍遥公得长生诀,到底神仙风致同。

烁烁清光,低映眉山,桃花是名。惯深遮团扇,背灯角睐,潜回落月,对影斜凝。

欢定含娇,醉还送悄,懊恨难禁玉筋零。无人处,把鸳巾轻拭,装出多情。

日长何事瞢腾。凭案叠残编展未曾。喜才临碧涧,盈盈秋水,乍开青镜。

闪闪春星。吟倦窗前,绣慵楼上,瞥见归舟带笑迎。

风流样,怕端溪鸲鹆,输与精莹。

大块本何事,遑遑劳一生。所过种陈迹,岁月如流星。

贪夫甘死祸,幅纸驰虚名。晋室有先觉,柴桑老渊明。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