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韵胜无人画,合在诗翁阿堵中。已写幽姿入新句,莫将遗恨怨秋风。
凤鸣南邑清佳,大仙降迹行鸾地。琳宫宝阁,星坛月馆,槐阴竹翠。
烟盖云幢,影摇寒殿,往来呈瑞。向虚亭东望,平川似锦,洪波泛。
渺天际。
山秀水甜人义。遍坊村、各生和气。我来不忍,轻归刘蒋,天心地肺。
须待他时,暗淘真秀,育成丹桂。去长安路上,眠冰卧日,作终身异。
去年江水涨,田舍尽漂没。民生各相弃,城市半空闭。
食草不留根,掘山类成穴。露宿迫穷冬,北风冻肤裂。
严寒搏饥火,冰炭内潜结。盛暑万窍开,雾湿上蒸热。
淫雨包积阴,骄阳固不泄。是时沴气作,摩空互倾轧。
或香如爨饭,或腥如喋血。所入至微密,所触即危隉。
累累行国中,人鬼倏存殁。平生金玉身,一病等蠓蠛。
自非遘天灾,生命未应绝。始知泉下人,百年多枉折。
展转逮深秋,馀厉犹未歇。野哭反无声,不死亦残苶。
哀哉此土民,际兹厄运烈。世世遰生成,一旦忽灰灭。
焉知造物心,反正有肃杀。高歌续《天问》,叹息达明发。
轻云澹秋色,凉日静琳宫。水落白石上,人行深树中。
悠悠坐长啸,肃肃来清风。仙人不可见,芳草碧丛丛。
云安古汤溪,□□□□滨。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溪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嚚。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溪上,未必无国珍。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穷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訚訚。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春色三分都有几,二分已在雨声中。墙东两个桃花树,恨杀朝来一番风。
海门开船几百里,好奇亦无奇可寻。荒涯乱草败人意,但见有树即关心。
一株两株少浓阴,青邑之柳始成林。正好磅礴开我襟,泊船遂入林之深。
呼来舟子十余人,列席泥饮杯同斟。舟子醉歌我醉吟,两相暗笑非知音。
百壶已空不得足,群群归鸟声相渎。夕阳入水月上天,凉风夜送蒲帆绿。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