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峰三十六,耸壑寿松多节目。真工曲突扫芳煤,介圭拱璧陈玄玉。
浙河千里兹滥觞,万谷之皮捣冰霜。肌理细腻色白皙,蜀网剡藤难雁行。
使君来自岷峨麓,曾赋客卿朝奏牍。细字不作蝇头书,高文富有牛腰轴。
向来平步第一螭,勇退宛在番之湄。陶泓毛颖幸旅进,快写元和圣德诗。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问客何方来,四月发回中。繁霜陨百草,树木如寒冬。
客行一何遥,客颜一何憔。举目望关山,关山郁萧条。
少壮尽乘边,崖谷何寥寥。战马不解鞍,弓矢常在腰。
硕鼠走空仓,城上狐狸跳。咄咄勿复陈,更问北来人。
六月天雨霜,哀哉生不辰。
莺啼花落后,芳草绿阴初。良会日不足,清谈风有馀。
饥餐聊当肉,懒出坐无车。勿以贫兼病,相过迹也疏。
一水独泠然,浮云几变迁。心知思舜处,时见井中天。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
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
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江南好,香雾养花天。午倦帘栊多蝶舞,晓寒庭院正蚕眠。
风脆纸鸢弦。
园接九峰翠,池分三泖波。青岩隐丛桂,白日卧高萝。
林晓霞光粲,窗寒竹荫多。金华荣侍从,那得恋渔蓑。
岁尽年穷,无可不可。烹露地牛,烧榾柮火。野菜只添一箸油,满钵和罗唯一饱。
笑傲烟霞,白云风拂。韶阳一曲自高歌,困来一觉和衣倒。
浅种深耕得自由,珊瑚枝头日杲杲。
日暖春秾。羡双飞彩凤,上国遨游。金尊斟别酒,玉版写新愁。
骊歌未唱泪先流。忽轻说乘扁舟去休,也曾念、共绣阁、论文人否。
携手。何日又。剪烛窗前,絮语黄昏候。吴岫云停,蓟门月落,两地应知眉皱。
韵事千秋遍传闻,题桥添个文君友。钿车宝马,上林看遍花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