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
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为国惜人物,凄然老泪流。
少年抚长剑,放浪三河滨。累累道旁者,云是金邓坟。
歘翕随龙飞,策符登茂勋。南阳多贵人,烜赫阗未轮。
委身今黄土,千载不复晨。首阳有采薇,饿死谁为闻。
遗义凛秋霜,见者常酸辛。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
书声斋底有新凉,行李挑诗上夜航。月色满襟随我去,秋花如玉为谁香?
十年客路知今日,百里胥门尚故乡。朝□太平沾寸禄,不愁白首未为郎。
潘园谢墅想难如,永日风暄宿雨馀。啼鸟有情疑劝。
寒时寒,热时热,无寒暑处天然别。绵州附子汉州姜,打刀须是邠州铁。
洞山老子不瞒人,亲传当面藏身诀。
孤根自是不凡材,却傍山村野水开。历尽岁寒冰雪苦,百花头上领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