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其一

百疴从中来,悟罢本谁病。

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

苦竹绕莲塘,自悦鱼鸟性。

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百病都是从心而生,转化烦恼就能除去病根。

西风夹带着小雨,周围定会感到更加清凉。

苦竹环绕着荷花池塘,鱼鸟也会感到分外愉悦。

纵有红妆华盖诱惑,也不能使禅心受到污染。

注释

斌老:黄斌老,文与可的侄子,善画竹,当时在此做通判。

百疴:指多种疾病。从中:从其中。此处指“心”。佛教有“万法唯心”的观点,认为人之得病首先是心得病,心居于“正中”,因此文中用“从中来”的词语。

将:携带,夹带。

居士:佛教中称在家奉佛修行的人为居士。径:周围。此二句指参透佛理,心病一好,众病皆消,四周清爽。

苦竹:竹的一种,因其竹笋味苦,故名。莲:荷花。为佛教中崇敬的花。据《大日经疏》说,它是吉祥清净、能使众人的心感到愉悦的象征。

红妆二句:此二句运用维摩问疾,天女散花的故事。维摩即维摩诘。据《说无垢称经》卷四记载,维摩诘为在家居士,但神通道力远高于诸菩萨,一日维摩称病,佛遣弟子前往,众弟子均不敢前去,舍利佛毅然前往,维摩诘宅神天女以香花撒著其身,使其有染,舍利佛运用神力也不能去掉花瓣。此句说明心中无病,则百病皆消。

赏析

  “百病从中来,悟罢本谁病”,按照佛学的“万法唯心”“境由心生”的观点,人的得病首先是由心得病而产生的,心在人体的“正中”,故百病从中而来。如果参透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治病该先治心。

  “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既有佛学上的大彻大悟,再加上一阵西风带着小雨,使居士的周围更加清凉。心病好了,身病也会慢慢好起来。

  “苦竹晓莲塘”,莲是佛教崇敬的一种花,按《大日经疏》卷十五所说,它是一种吉祥清净,能愉悦众心的象征,因此黄庭坚紧接说“自悦鱼鸟性”,这是从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那里学来的。

  “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净”,用的是维摩诘问疾、天女散花的故事。黄庭坚在病时常以维摩诘自居,如他在《病起荆江亭即事》组诗中自称是“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维摩老子五十七,大圣天子初立年”。这首诗也是咏病,用维摩问疾的故事是非常自然的。黄庭坚以这个故事说明自己学佛有得,虽有红妆之艳,紧倚翠盖,也不能使自己的禅心受到点染,因而大彻大悟,战胜了疾病。这首诗虽用了佛学典故,但由于黄庭坚善于锻句,善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了非常形象的“西风”“小雨”“苦竹”“莲塘”“红妆”“翠盖”等最常见的词汇去烘托,因而融深奥晦涩的禅理于浅显易明的境界之中,丝毫不显得艰深难懂,这显示出黄庭坚艺术手法的高超。结构上,李淼称这首诗“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的确是点出了它的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这两首诗是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市)以佛学观点答黄斌老病愈遣闷而作,时在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
花叶相遮相映。雨过翠明金润。折得一枝归,满路清香成阵。风韵。风韵。寄赠绮窗云鬓。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
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
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鞦韆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初酣卯酒见酡颜,出拥朝霞带雾还。著眼分明故难得,却随尘土在人间。

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柰寒。最爱高楼好明月,莫教长笛倚阑干。

将军意气敻无伦,感激宁辞血战频。
手搏鬼夷尝百种,身悬鲸海历三春。
扫空巢穴鬼深夜,夺得艅艎数人。
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盘螭山外太湖明,万顷堆银五点青。我卜新居开小阁,松风梅雨爱君听。

季卿为医世无双,十载挈家游此邦。逢人卖药不二价,教子读书同一窗。

我昔长呼绮里季,而今归学鹿门庞。明年何处听春雨,杏花如锦照澄江。

乡心几梦海坛居,半老儒冠计未疏。
岸竹色侵春压酒,墙花香度晓翻书。
卜邻俎豆三迁后,负郭田畴二顷初。
雨过新蔬青可摘,小船篱外卖溪鱼。

河阳满县栽桃李,风过落花吹不起。潘郎远韵故不凡,为米折腰聊尔尔。

多情大垂手,婀娜早春时。忽漫伤憔悴,还能管别离。

画轮劳怅望,衰草共愁思。满目金城色,攀条始得知。

骄阳为戾已成灾,赖有开筵周秀才。
莫道上天无感应,故教风雨一齐来。

锡山判襼自冬初,我独翛然返故庐。此别并无他事嘱,平安常寄一封书。

铜柱参天桂叶稠,公侯遗爱在南州。
绳桥竹屋连溪曲,大贝明珠尽海头。

镫下幽窗读《楚辞》,忽惊秋鹘纵绦丝。竹炉声寂鹦哥语,正是檀槽半咽时。

为爱神仙宅,明湖一曲西。水云行处合,春树望中齐。

鱼鸟情虽狎,烟霞路转迷。玉堂明月夜,长梦武林溪。

主人溪上宅,乌几屡曾凭。
山直西南向,田分上下层。
池鲜熟锦鲤,塘果致青菱。
此去重阳近,遥岑共一登。

清溪雨后碧山明,渡口泠泠绝涧声。谷鸟怯啼如汉语,岭梅零落故园情。

沅陵客过无寒雁,楚国春来几日晴。万壑千溪烟瘴里,明朝何事向南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