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道中二首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满天乌云正酝酿着雨意,但离下雨还有一段时间。虽然时近黄昏,既然雨意未成,还可以伴着归云闲适而行。

前面看到的依然是三年前残破的中牟县城墙,还有高耸入云的佛塔在迎送着过往行人。


雨前微风扶柳,杨柳摇曳多姿,像是来向行人讨好而不需要媒介物;蜻蜓在低空飞行,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就远远飞开,像是有所猜疑似的。

怎么样才能够与凉风约定,让它不要挟带沙尘一起来呢?

注释

中牟:中牟县,今属河南省。

浮屠:佛塔。亦作浮图。

赏析

  《中牟道中二首》是作者以因仕途一片光明而产生的兴奋心情来写入京途中之所见所感的。这两首绝句八个诗句分别写雨意、归云、坏郭、浮屠、 杨柳、蜻蜓、凉风、尘沙等意象,运用拟人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服丧后重登仕途的舒畅之情。两首诗各从不同侧面描写,整组诗又是一个整体,情感相同,结构统一。第一首首句为全诗铺设了将雨未雨的背景,为以下的写景提供了依据:浮云游动、蜻蜓低飞为夏季雨前所特有,清风拂动杨柳、裹带尘沙也与欲雨有关;第二首末句与组诗开头形成关联与照应,如果雨意已成,就不会有凉风裹抄而来的形象发生。全诗节奏和谐舒缓,情调幽默风趣。

  第一首从大处远处落笔,首句写气氛,满天乌云正酝酿着雨意;次句写雨前天空浮云游动,诗人名之曰“归云”,可见时近黄昏,该投宿了,不过中牟已近在眼前,雨意又“还未成”,所以诗人并不担心中途遇雨使人“断魂”,反而以闲适自在的心情感到飞渡的“归云”在伴送自己行路。第三句写中牟县城,那城郭虽残破,但“依然”二字表明是旧地重来,所以还是给诗人以亲切之感;末句写高高的千尺宝塔迎送着过往行人,三年前它送自己回乡,而今又迎接自己重返仕途

  第二首从细处近处着眼。首句写雨前微风,杨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来向行人讨好;次句写雨前蜻蜓低飞,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又像有所猜疑,远远飞开。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虽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展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

  两首各有描写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其内含的情感相同自不待言,在结构上也是统一的。前首的首句为全诗铺设了将雨未雨的背景,为以下的写景提供了依据:浮云游动、蜻蜓低飞为夏季雨前所特有,清风拂动杨柳、裹带尘沙也与欲雨有关;次首的末句与前首的首句形成关联与照应,如果雨意已成,凉风自不会裹挟尘抄而来了。

  二诗作于途中,颇富动感,但其节奏却是徐缓的,好像感到诗人纡徐前进的步伐。归云伴行,浮屠送迎,固然明写出了在“行”;蜻蜓近马而又飞去,可见是缓缓而行;中牟县那残败的城郭不也是随着绝离的缩短而越来越清晰,才使诗人辨认出还和旧时一样吗?一切都在徐缓的旋律中活动,唯独中牟县城依然像过去一样雄踞前方,显示着它的古老与凝重。动与静的和谐统一,使诗歌所构成的意境动而不流于浮,活而不趋于乱。

  二诗的突出处在于幽默风趣的情调。这自然和诗人此刻的心情直接相关,但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说,这种情调与拟人手法的运用分不开。此诗的拟人不是简单的叙人拟物,而是在比拟中斌予物以不同的性格,并使物与人进行交住。云能“行”能“归”,已是拟人,而伴人行路,更显出对行人殷勤体贴的情意;浮屠之迎人送人本是人的感觉,而着一“管”字,送迎不但变成浮屠发自内心的行动,而且显示出它对人的热情与诚笃;杨柳之在“招人”,主动地表现出亲昵的情意;蜻蜓“近马”又“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这种种事物各自以不同方式与行路的诗人进行着交往,于是唤起了诗人也要与景物进行交往的要求,想与凉风订约了,于是更添了诗的清趣。这颇县特色的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两首绝句风趣幽默的情调油然而生,别具风情。后来杨万里诗歌的“奇趣”与“活法”,恐怕是受到简斋诗的启发。

创作背景

  根据宋人胡墀为陈与义(简斋)编订的年谱,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夏,简斋为母服丧已满三年,七月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而入京,途经中牟而写此诗。诗人是丧满之后再登仕途,官位又有了提升,因而心情是舒畅而兴奋的。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扁舟欲到泷口湍,春水湍泷上水难。投竿来泊丹崖下,
得与崖翁尽一欢。丹崖之亭当石颠,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流掩映在木杪。有若白鸟飞林间。往往随风作雾雨,
湿人巾履满庭前。丹崖翁,爱丹崖,弃官几年崖下家。
儿孙棹船抱酒瓮,醉里长歌挥钓车。吾将求退与翁游,
学翁歌醉在鱼舟。官吏随人往未得,却望丹崖惭复羞。

小雨湿丛菊,何当喷金英。嚼蕊亦可人,萧然慰我情。

羁旅念家远,浊酒还独倾。云表雁初过,草根虫自鸣。

岁晏将如何,一醉豁平生。

兰菊不竞芳,鸿燕各有时。
可以人不如,大哉义曰随。
万里吴天问去程,停桡峡口约偕行。
苍颜相对曾相识,千佛经中记姓名。

中外名传二十年,元侯勋业纪凌烟。岂知此老同秦桧,不独甘心献莒田。

举国合辞争割地,疆臣誓死欲回天。是非何必千秋定,一局残棋已了然。

雁荡天台且未堪,春潮能许挂江帆。空山十丈丹厓里,一个痴人一草庵。

翳翳儋耳城,历历桄榔树。百年遗故丘,新堂设宾阼。

清风海上至,朝阳在庭户。丹山堂色凤,览德屡来下。

甘辛熟桂酒,罗列杂藷蓣。苻黎多孙子,食饮祭先具。

蛟龙波浪深,归来风雨除。

故园归思浩无涯,更听啼鹃恼客怀。后夜月明应有梦,先随潮水过秦淮。

强臣欲窃晋山河,万骑西来奈尔何。此日新亭迎候者,侍中不及谢安多。

闺情

玉减梅花瘦,翠颦妆镜羞,雨念云思何日休?休,休登江上楼。红弯袖,泪痕都是愁。

讶金红鸾纸,染香丹凤词,情系人心秋藉丝。思,掷梭双泪时。回文字,织成肠断诗。

尚忆当年羽葆乘,河流如带绕山冈。男儿堕地四方志,竹帛垂名千古香。

越石枕戈终破敌,苏卿持节未归乡。慨予疏懒成何事,祇合藏身老墨庄。

先生奚为箕颖之清幽,忽思洞庭衡岳而南游。南方风气未宣泄,浩与嵩路相沉浮。

二百年冠冕黼黻亦已极,犹有存者弘璧琰琬琳琅球。

先生志趣好奇古,欲使天禄四库题藏收。天高日月卫辰极,五十五度当中州。

遗经不肯列韩魏,精舍径为河南脩。吾闻清庙贵茅屋,丹刻踰制非前猷。

周公不公孔不丘,悽怆诞幻蛇为牛。撞钟吹螺日鼎食,绀宇珠盖王公侯。

朝神雨露不分别,稂莠遂胜嘉谷秋。我居道德仁义宅,窃为禄补中心忧。

先生但看持钵化,图构梵刹为身谋。其徒数千人,遮道更唱咻。

高明之室鬼所阚,顷刻布地金钱流。呜呼民生衣食惟粟帛,独不念灵光殿古梁栋折。

一榻幽然乐事多,四时风景复如何?绕溪水色清流玉,排闼山光翠拥螺。

静里研朱将易色,醉中邀月鼓琴歌。知君所好无尘趣,肯许吾侪见访过。

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奇峰秀削插当面,晓起凌虚天一线。轰轰震谷凌乍鸣,重岩陡转飞白练。

如烟如雪势奔腾,大珠小珠满地溅。碧潭千尺窈而深,响滴铜壶漏传箭。

蛟龙不作尘不染,皎洁水光澈底见。静观顿使道心清,日暮云封犹眷恋。

山光翠叠老龙鳞,故国遗墟草自新。
世事尽随伊阙水,行人独踏汉宫尘。
北邙高冢元无主,金谷残花不系春。
却恐杜鹃今再至,天津桥上客伤神。
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
简书随吏散,宝骑与僧期。报国得何力,流年已觉衰。

巍巍金壁瓮高台,窗户玲珑八面开。
阵阵皇风吹箫幕,飘飘爽气自天来。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贯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