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是什么时候,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屋檐下的花朵都已被雨水打湿,然而花底下的人却默默无语。
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
玉连环影:词牌名,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
何处:何时。古诗文中表示询问时间的用语。
檐(yán)花:屋檐之下的鲜花。
屏山: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而得名。
阑干:同“栏干”。
这是一首触景写情之作.细腻动人。前半首写室外勾画了一幅凄清的场景。后半首转入室内,掩紧屏风熏炉中的香早已燃成灰烬,不见一丝温暖。这一切,无不透着凄冷之意。而看花之人此时无言胜有言,是对柔弱之花被摧折的叹息,是对自身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的悲哀。
这首小词结构层次分明,井井有条地描摹出了一幅画面。先写室外,再写室内,最后点到愁怨之人。本篇虽短小精悍,但却层层深入,极见情味。纳兰长于小令,由此篇亦可见一斑。一开始便发问:何时下起了这么大的雨?把屋檐下的花儿都淋湿了。那个惜花之人默默地看着那些被风雨摧残的。
此词或可视为纳兰对自身处境的一个婉曲表达,从中可见词人内心的悲凉。
纳兰与妻子卢氏恩爱情深,可惜天妒红颜,卢氏双十年华便香消玉殒。此作想必是纳兰描摹回忆之作,写女子其实也是自况其身,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
远岫凝风翠欲流,绿阴深树晚悠悠。抱琴坐石忘归路,流水高山兴最幽。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万点鸭儿浮远岸,几家稚子候柴门。
风雨近黄昏。
青山层叠水潆洄,千树桃花绕涧开。刚进胡麻饭一杯。
问天台,知否刘郎敢再来。
造谤端平岁,时髦一网空。君为梨岭后,名在蕊宫中。
躐等轻馀子,知音迈钜公。莫嫌登第晚,试看艾轩翁。
勾漏自幽绝,白沙还太奇。梯危惊诡幻,洞邃更迷离。
九转空丹灶,千年剩墨题。尘缘惭未了,敢借石床栖。
谓我犹羁旅,归与已的然。风霜高枕外,江海小诗边。
达摩移华夏,庄周侮圣贤。向来知此事,未敢弃予年。
廿四桥边迹已尘,几家园馆互争新。林峦出没难为画,山水零星亦可人。
地夹江淮据形势,土兼南北见精神。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
池水泠泠渌未深,丛篁低草背庭阴。晚来欲别龟鱼去,更向轩西独瞰临。
援绝孤城小,秋高雁不过。苍生今若此,守土竟如何。
鼙鼓深宵近,烽烟夕照多。当途有上策,几月息横戈。
律尽寒威散,春回暖气催。金盘新赐食,玉署旧藏枚。
綵树争裁胜,香风欲绽梅。百寮钦圣德,拜舞带恩回。
怕黄昏。又黄昏。花底盈盈月一痕。空阶烟草平。
酒初醒。梦初醒。寂寞南园春色深。卷帘无限情。
积雪凝云山树迷,寒江欲涨暮天低。扁舟闲系芦花渚,料得渔翁醉似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