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记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注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屡见前注。

浔阳:长江流经浔阳(治所在今九江市)境一段的古称,在今江西九江市北。彭蠡(lǐ):即今江西鄱阳湖。

“凡大”三句:意谓大凡大山近于水,而那水的气势能和大山相称,在大山周围涌流激荡,就很神气。“敌”,匹敌。“荡潏(yù)”,水势大而流速快的样子。“灵”,形容壮美,犹言“神气”。

吞吐夷旷:谓湖水流进流出都很顺畅。“夷旷”,平坦开阔。

并(bàng)海:近海。“并”,通“傍”,靠近。壮郁:雄奇有力的样子。

娱逸之观:谓景象令人愉快而自在。

“嘉庆”句:嘉庆十八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年月日)。

敬:作者自称。绝:横渡。宫亭:宫亭湖,彭蠡湖(即鄱阳湖)的别称。因庐山下,彭蠡湖边有宫亭庙而得名。

左蠡:地名,在江西都昌西北。

庚辰:十三日。

舣(yǐ):停船靠岸。星子:县名,今属江西。

白鹿洞:在五老峰下。唐德宗贞元年间(~年),洛阳人李渤隐居庐山读书,并养了一只白鹿,时称之“白鹿先生”,住所为“白鹿洞”。后来李渤为江州刺史,便在故地建筑台榭,命名为白鹿洞。宋时为四大书院之一。五老峰:在庐山东南方,五峰突兀凌霄,有如五老人并肩而立,故名。

驻:停留。独对亭:在白鹿洞东。

振钥:谓开门。顿:止宿。文会堂:南宋嘉定年间(—)始建。

方花:正在开花。

叶方茁:叶子正在壮盛地长出来。

贯道溪:在白鹿洞东。溪水自凌云峰来,流经白鹿洞出峡为贯道溪。

钓台石、眠鹿场:在白鹿洞西、西南。

“松杉”二句:意谓一条由千万棵松树、杉树形成的绿色林带,横亘在五老峰的山脚下。“桁(héng)”,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chuán)子的横木,这里形容由松树、杉树形成的林带。

辛巳:十四日。

三峡涧:在五老峰西。含鄱口东西九十几条大小川流都注入三峡涧,水势湍急,汹涌腾跃,险如长江三峡。欢喜亭:在通往五老峰的欢喜岭上。面当鄱阳湖,地势优越,游憩纵目,令人心旷神怡,故名欢喜亭。

李氏山房:在五老峰下,又称白石庵,白石僧舍。“李氏”,指李常,字公择,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人。宋哲宗时累官至御史中丞。少时在庐山读书,及第后,将所抄书九千卷留在此地,起名李氏山房。

含鄱岭:在庐山半山腰。岭南为含鄱口,山势险峻,其形状像要吞食鄱阳湖,故名。

太乙峰:在含鄱口西南,是庐山最有名的山峰之一。

南昌城:今江西南昌市。

迤(yǐ)北:斜北。彭泽:指彭泽故城,在今湖口县彭泽乡。

湛湛(zhàn)然:波光水色深远的样子。

顷之:一会儿。

“地如”句:意谓湖上云雾涌来,像卷起席子一样,渐渐把南昌、彭泽遮住。

复顷之:又过了一会儿。

湖壖(ruán):湖边。

云之障:云变得像屏障。

蓬蓬然:形容云雾蓬松往上冒的样子。

“而大云”四句:意谓大块云朵成千上万地摆开战阵,它们从山后起来,彼此驰骋追逐,布满天空,看样子将要下雨。

玉渊潭:在三峡涧下流。诸水合流,平地奔泻几十丈,然后下注深潭:接着又平地奔腾几百步,再下注深潭,这样连续共七八处,是庐山三峡涧中最壮观的地方,也是庐山奇景之一。

栖贤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五老峰下,南朝齐参军张希之建。

“乃夕”二句:意谓夕阳穿过云层,照射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形态好像互相靠着、背着似的。“夕阳”,夕阳。“倚(yǐ)”,靠着。

壬午:十五日。

道:取道,路径。万杉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庆云峰下,旧名庆云庵、庆云院。北宋景德年间(~年),寺僧大超种杉树万株。天圣年间(~年)改名万杉寺。

三分池:在万杉寺后,又名散珠池。

秀峰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庐山东南鹤鸣峰下,南唐中主李璟建,原名开先寺,清代康熙年间(~年)改名秀峰寺。里所:一里左右。

瀑布:即瀑布水,亦叫瀑布泉,在秀峰寺西南。一水自坡顶下注双剑峰背后深谷中,汇为大龙潭,然后绕出双剑峰东,下注大壑,悬挂数十百丈,这就是瀑布泉,为秀峰寺周围奇观之一。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挂流三千丈,喷壑数十里”的描写。

青玉峡:秀峰寺有二瀑布,其一在东北,叫马尾水,自鹤鸣、龟背两峰间泻出;其二在西南,即瀑布泉。瀑布泉循壑流到双剑峰东北和马尾水合流为一水,迸射出于山峡中,下注入于深潭,这就是青玉峡。潭深而绀,石碧而削,水白如练,故名。

详睇(dì):仔细看。香炉峰:在庐山西北秀峰寺后,峰形圆耸如香炉,常常烟雾缭绕,故名。峰南有一巨石,很像一巨人,所以又叫石人峰。

盥(guàn):洗手。龙井:在青玉峡下。所谓龙井是指和尚循着水道凿成的许多小石池子。

求:寻找。太白读书堂:亦叫李太白书堂,或太白书室。在香炉峰下,青玉峡西。相传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曾在此读书。

癸未:十六日。

瞻云:寺庙名,在庐山金轮峰下。旧名归宗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创建,后成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

迂道:绕道。白鹤观:在五老峰下。唐高宗弘道元年(年)建,北宋祥符年间(~年)曾赐名“承天白鹤观”。宋代陈舜俞《庐山记》说:“庐山峰峦之奇秀,岩壑之深邃,林泉之茂美,为江南第一,此观复为庐山第一。”

旋:随即。

右军墨池:在瞻云寺殿前。池水黑色,相传是晋朝右军将军王羲之洗墨的地方。

栗里:古地名,在黄龙山北麓的温泉北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迁居于此。卧醉石:在离栗里柴桑桥一里左右的地方,石高约三四尺,又叫底柱石。据说当年陶渊明喝醉酒后,常常睡在那里。

简寂观:在金鸡峰下,旧名太虚观,南朝宋大明年间(~年)道士陆修静住在这里。陆修静死后谥简静,故名。

一微:和尚的法号。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此用作“和尚”的昵称。

甲申:十七日。

吴兰雪、廖雪鹭:人名,其人其事不详。沙弥:尚未接受佛教大戒的和尚,此用作和尚的通称。朗圆:和尚的法号。

排闼(tà)而入:推开门就进来。

黄岩:在双剑峰下。

侧足:斜侧身体行走,这里表示山路窄而难走。文殊台:在黄岩南。

“俯玩”句:意谓俯身欣赏瀑布下注时那种变化无穷的情状。

叩:敲门,谓探访。黄岩寺:在双剑峰下,唐代僧人智常所建。

跐(cǎi):通“踩”。

源:水的发源处。

溯(sù):逆水而上。汉阳峰:庐山最高峰。据说站在汉阳峰峰顶能远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相传汉武帝曾到达峰顶,所以又有汉武峰之称。

径绝:一条小路也没有了。

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倍未雨时:比没有下雨时大了一倍。

五里所:五里左右。

神林浦:水口名。

沈沈(tán):深邃的样子。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

团团相衔出:云雾一团团接连不断地弥漫开来。

弇(yǎn):覆盖。

水之征:是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山之”句:是山神散发出来的东西;古人以为云从山出,故称。

类记之:只作大概的记述。

如是:就像上文记述的这样。

诒(yí):留给。好事者:指爱好游山玩水的人。

赏析

  这篇游记首先指出庐山三面环长江大湖的形胜特点,“有娱逸之观”。然后在六天记游中,生动描述了含鄱口俯览鄱阳湖上风云卷来的云障奇观和神林浦仰望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最后以“云为水征,云从山出”的传统说法为根据,点出庐山形胜最“足以娱性逸情”者为云,与首段相应作结。全篇各记,脉络分明,语句简炼扼要,记述云的变化,尤为细致生动。

  以日记体写游记古已有之,但将这种形式用之于一篇不满七百字的短篇游记中,而又写得不枝不蔓、灵活生动,却很少见。一般说,日记体记游,一是易于琐碎,二是易于呆板。阳湖派作家尽管不似桐城三祖那样强调结构的严谨和平正,但作为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整个布局毕竟不能散金碎玉、平淡板滞。作者为避免这些毛病,在结构安排和文字处理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扣住庐山风景最突出的特点进行描绘,使每一处景物、每日见闻都围绕这一特点而纳入文章里。起首一段,即概述庐山地理位置及异于它处山水的特征:“有娱逸之观”。这是因为庐山处“浔阳彭蠡之会”,三画环水,而大山真得水形成灵动之美,江湖之水浩渺干旷的气势又不闷于海水的奔涌澎湃,多予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正是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庐山娱性逸惰的诸多景观,山中景物无不染上一层柔美的色彩。这节概述,其实是为下文定“势”,后面写山中清幽,写湖光山色,写瀑流云雾,都以此为基础,无不显示出一种娱逸的格调。作者进山的头一天,往游白鹿洞,至海会寺,“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有芭蕉一侏方叶。”这里一片僻静,清幽的环境气氛,它清静得似乎连寺中老僧振钥开锁的响声部听得特别悦耳。在这寂无人迹的一方天地里,邑蕉抽叶,山花欲燃,大自然以其原始的生命情态展示出一片勃勃生机。到晚上,月下丙望,则见“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又是另一种清幽气氛。这种清幽,无疑是江河湖滨那山中独有的特点,是为江湖涵养而生成的灵性的表现,是一种特有的神韵。这种体会到作者登高望远,回首观赏湖光山色时,就更为明显、更为强烈了:“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弃湖坝,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湖光湛湛,须臾皆没,云逐雾驰,山雨欲来,这种变化,这种气势,都予人以云水诡幻之感,以一种难以忘怀的情趣。庐山的灵性在水,庐山景观因水而别有雅趣。山因水而灵秀,人因水而情浓,作者在山中几天的游历中,饮三分池之甘洌,望香炉峰之瀑流,擢风尘于龙井,访旧迹于墨池,瞻山中之白云,卧当涧之醉石。兴至极处,其而攀危岩而上,“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进而“跐乱石,寻瀑布源”,游迹所至,无处不感受到庐山因山水灵秀而独具的娱逸之乐趣,待到出山前夜,偏巧又逢山中大雨,次日出山路上,回望瀑布,在“山沈沈苍酽一色”中看那千尺白练,看那一缕白云升起之后便团团相衔出、缠绕于山问的云雾,又感受到雨后庐山的另一种风韵,面对这幅泼墨山水,作者不由发出深情的议论:“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这灵性正是得之于水,而成了庐山“娱逸之观”的根源所在。

  其次,是承转衔接上的富于变化。这篇游记的段落划分是以时间顺序为标志的,但这种胪列中又有变化。一、二两日由叙事说起,三、四两日由游览路线说起,第五日由游览目的意图说起,第六天则由友朋说起,并为山中游历作一小结,收束上述全部游踪后,再引出最后一天的出山。从方位变化上讲,庐山远望所见,作者来泊舟星子之前其实已经看到了,却有意不写而先写山中幽清,再写登高回顾湖光山色,然后依次写中山古迹瀑流,最后借写雨后庐山写远观的印象,这种变化既可使读者在饱览了山中景物之后留下一个总体的观感,也使全文灵动变化,有效地克服了日记体游记常见的单调和呆板。恽敬力图突破桐城派古文纯正静重的囿畛,使文章醇而能肆,于此即可见其端倪。

创作背景

  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它耸峙在长江和鄱阳湖的环抱中,千岩万壑,云阵雾带,景观很多,令人留连忘返。作者在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三月,游览了庐山南部后,写了这篇游记。

恽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阳湖文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咸安宫宫学教习,浙江富阳、江西瑞金等县知县,官南昌同知、署吴城同知,失察被劾罢官,有《大云山房文稿》。

  猜你喜欢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世上功名兼将相,
人间声价是文章。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新成鹦鹉赋,能衣鹔鹴裘。不惮轩车远,仍寻薜荔幽。
苑梨飞绛叶,伊水净寒流。雪满故关道,云遮祥凤楼。
一身轻寸禄,万物任虚舟。别后如相问,沧波双白鸥。

月华真可爱,堂上共徘徊。白露方徐贶,清风适共来。

蚌津随照满,乌阁为啼开。万虑方岑寂,愁看云汉回。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结屋溪头,境随曹胜,不是江山别。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退潮触泥沙,颅骨空嶙峋。

猛虎掉尾行,饮血不满唇。跳哮逞雄攫,系首八尺缗。

赋命虽在天,成之亦由人。嗟嗟灯上蛾,亦岂厌其身。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天也因人热。甚秋风、年年容易,者回奇绝。燄燄烧空云如火,占断沧溟空阔。

却付与、乱虫骚屑。空谷断无人倚竹,笑梧桐、何苦知清节。

谁障扇,庾楼月。

燠凉也作沧桑阅。便寻常、天时人事,而今休说。门外风沙骄阳路,珍重填胸冰雪。

问褦襶、何如吾拙。推枕总然无好梦,又朝暾、红似残鹃血。

愁极目,且晞发。

君家篆江侧,秀屏当户开。知是神仙人,胡为尘世来。

黄氛缁素车,皂盖冒朱埃。以兹谢民役,返耕白云隈。

少小稽古昔,中式得此阶。亦知慎官服,奈与寸心违。

欲往昧前算,欲止递成哀。繄予丘壑士,谛此良用骇。

因陈接淅义,颇究蓬矢怀。我固互相发,君固耿难回。

丈夫志四海,好念济川才。嗟彼长沮徒,泛泛岂根荄。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春正媚。闲步武陵源里。千树霞蒸红散绮。一枝千插髻。
飞过洞庭烟水。酩酊莫教花坠。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
染人徒染金丝色,侍女谩歌金缕衣。
争似黄花得天巧,织成纹绺不须机。
帝道薄存兵,王师尚有征。是关司马法,爰命总戎行。
画阃崇威信,分麾盛宠荣。聚观方结辙,出祖遂倾城。
圣酒江河润,天词象纬明。德风边草偃,胜气朔云平。
宰国推良器,为军挹壮声。至和常得体,不战即亡精。
以智泉宁竭,其徐海自清。迟还庙堂坐,赠别故人情。

见说匡君宅,芙蓉万仞山。霞光遥可掇,竹影杳难攀。

插碧千峰秀,流丹九曲环。相将横羽翮,来往水云间。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兽炉烟重火半焦。卷帘时、雪意又销。过数点、残鸦外,想梅花、寒在灞桥。
谢娘春恨深如柳,未东风、先遣絮飘。且莫把、冰丝翦,有灯球、红绣未描。

侵晓匆匆策骑先,怪他山色淡于烟。一鞭寒透五更天。

高拂柳丝凝玉屑,轻粘草甲碎花钿。暗传春色到梅边。

风好来无阵,云开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暖云如粉雨如酥,淰淰湖光浸绿芜。柳亚朱栏争戏马,山平画槛唤提壶。

笙歌都入烟花记,士女全披金粉图。合典骦裘早行乐,临邛红袖正当炉。

玉林何有,有一弯莲沼,数间茅宇。断堑疏篱聊补苇,那得粉墙朱户。禾黍秋风,鸡豚晓日,活脱田家趣。客来荼罢,自挑野菜同煮。
多少甲第连云,十眉环座,人醉黄金坞。回首邯郸春梦破,雾落珠歌翠舞。得似衰翁,萧然陋巷,长作溪山主。紫芝可采,更寻岩谷深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