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梧栖凤赋

  以“孤清夜月”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乌。

  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疏叶半殒,高歌和鸣。之鸟也,将托其宿止;之人也,焉知乎此情?月照孤影,风传暮声。将振耀其五色,似箫韶之九成。

  九成则那,率舞而下。怀彼众会,罔知淳化。虽璧沼可饮,更能适于醴泉;虽琼林可栖,复忆巡于竹榭。念是欲往,敢忘昼夜?苟安安而能迁,则思思其不暇。

  故当披拂寒梧,翻然一发。自此西序,言投北阙。若用之衔诏,冀宣命于轩阶;若使之游池,庶承恩于岁月。可谓择木而俟处,卜居而后歇。岂徒比迹于四灵,常栖栖而没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依次以“孤”、“清”、“夜”、“月”为韵脚。

  凤凰啊凤凰,你飞来有什么打算?出现是为了应验明君,且住上梧桐树。梧桐树可是峄山南例的稀有树木,凤凰在丹穴是神异的鸟啊。理符和契双方各持一,相合则征信,谁能说出孤独?出行有一定的方向,讥笑鸟鹊栖止无定;叫声符合音律,感叹夜里乌鸦鸣叫,其音凄切。

  何况神异之光遭到冷落,应时的景物凄清。稀少的树叶已经凋落,高歌应和而鸣。凤凰,托身栖息之处;人啊,怎么会知道此情?月亮照着凤凰孤独的身影,风传凤凰夜晚的叫声。振动身上的五色羽毛,像传舜乐《韶》多次变更演奏。

  反复奏乐,余韵将尽,相从起舞,飘落而下。又担心大家都会,不知道淳厚的教化。虽然能在青绿的池塘里饮水,更能适于甜美的泉水;虽然梧桐是最好的栖息之所,但仍反复回忆徘徊在竹榭的日子。想到这些就打算去,敢忘昼夜?不原安于所安而迁徙,我思考它没有停留的时间

  应该拨开凄冷的梧桐树,高飞而去。自此离开养庶的地方,到大臣等候朝见和上书奏事的地方。等待口念诏书的人,希望发布命令的人出现于殿堂前的台阶。若使之游于凤凰池,不希望受皇恩。可谓鸟则择木,占卜选择可居之地。不敢奢望并驾麟、凤、龟、龙,宁愿为国家忙碌一生。

注释

寒梧:凄冷的梧桐树。梧,梧桐树。《庄子·秋水》:“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凤兮凤兮:《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凤凰,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

来:一作“求”。图:打算。

出应明主:出现为了应验明君。郭璞《凤鸟赞》:“附异来仪,应我圣君。”出,出现。应,应和。明主,圣明君王。

言:助词词。

峄(yì)阳:峄山(在今山东邹县)南侧。《尚书·禹贡》:“峄阳孤桐。”珍木:稀有的树木。

丹穴:地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灵雏:神异的鸟。灵,奇异。雏,幼鸟。

理符:刻符。理,治玉。符,符命。契:契合,契分为两半,双方各持一,相合则征信。

孤:孤独,无人理睬。

游必有方:出行有一定的方向。《论语·里仁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一定的去处。

哂:笑,一作“骇”。南飞之惊鹊:指栖止无定的乌鹊。此句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中吕:符合音律。吕,古乐,阴律为吕,为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汉书·律历志》:“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吕氏春秋·古乐》:“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官,适合。”

嗟:感叹。啼乌:乌鸦鸣叫,其音凄切,故人称为乌啼或啼乌。

灵光:神异之光,一作“晶灵”。萧散:冷落,疏散。

节物:应时的景物。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凄清:凄凉冷清的样子。

疏:稀疏。殒(yǔn):通“陨”,坠落。潘岳《秋兴赋》:“游氛朝兴,槁叶夕殒。”

和鸣:应和而鸣。《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之鸟:此鸟,指凤凰,一作“鸟”。

托:托身,一作“诧”。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宿:栖息之处,接着的“止”同。

之人:一作“止人”。

焉知此情:一作“焉知乎此情”。

孤影:指凤凰孤独的身影。

暮声:指凤凰夜晚的叫声。

振耀:振动闪耀。五色:指凤凰羽毛有五色,一般认为指青、黄、赤、自、黑五色。《说文解字》:“风,神鸟也……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似:一作“俟”。箫韶(sháo):相传舜乐名韶。《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九成:多次变更演奏。成,奏乐一曲为一成。

那(nuó):何,如何。《正字通·邑部》:“那,借为问辞,犹何也。如何、奈何之合言也。”《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杜预注:“那,犹何也。”

率舞:相从起舞。《尚书·益稷》:“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率,皆。

怀:怜悯。《后汉书·班固传》:“上帝怀而降鉴。”颜师古注:怀,犹愍念也。”会:会合。

罔:知。淳化:敦厚的教化。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璧沼:一作“碧沼”,与下文的“琼林”相对,应为美玉砌的圆形池。

醴泉:甜美的泉水。

琼:赤色的玉,一说美玉。

忆:一作“相”,一作“想”。巡:徘徊,来往察看。竹榭:建在高台上的竹屋。《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念是:想到这些。欲:一作“欣”。

敢:岂敢。

苟:假如,一作“何”。安安:安于所安。《礼记·曲礼上》:“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集解》:“安安,谓心安于所安。事之所便者,皆是也。心安于所安,而能迁以从善,则不至于怀安而溺志。”

则思思:一作“我则思”。迁:迁以从善。不暇:没有停留的时间

披拂:拨开。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翻然:高飞的样子。《抱朴子·对俗》:“翻然凌宵,背俗弃世。”发:启行。

西序:夏代小学。《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陈澔《集说》:“西序,小学,在西郊。”

投:飞奔。北阙::古代建阙观于宫殿之北,曰北阙。《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集解》:“《关中记》日:‘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玄武所谓北阙。”

衔诏:口衔诏书。陆翙《邺中记》:“石季龙(石虎)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冀:希望。宣命:发布命令。轩阶:殿堂前的台阶。许敬宗《尉迟恭碑》:“著恭肃于轩陛,驰声猷于藩岳。”轩,殿堂前檐处。

游池:在宫中风凰池游泳。宫中池沼称凤池或凤凰池。魏晋南北朝中书省多设于此,唐人多以凤池喻宰相。

庶:表示希望。《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承恩:受皇恩。岁月:年月,时日。

择木:选择可栖息的树。《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俟处:等待安顿。

卜居:占卜选择可居之地。歇:息。

比迹:并列《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纵虞妃,比迹任姒。”四灵:古代以麟、凤、龟、龙为四灵。《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栖栖:忙碌的样子。《汉书·叙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没(mò)没:埋没。《法书要录》:“书之为用,施于竹帛,千载不朽,犹愈没没而无闻。”

赏析

  这篇赋按押韵的变化可分为四段,前两段为第一层,这一层偏于叙事,以“孤”、“清”为韵,音节徐舒缓和,渲染出一种静谧的环境,凄凉的气氛;后两段为第二层,这一层偏于抒情,以仄声“夜”、“月”为韵,音节急促激厉,与浮想联翩的思绪相契合,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第一层写凤凰出身非同寻常及所处环境之凄凉,紧扣“寒梧栖凤”题意。入手以问答起句,反用楚狂接舆讥孔子生不逢时之意。指出:凤凰所以出现,正是逢明主治世之时,乃应时而出,凤凰栖息,只捡高大梧桐而栖。继而以无枝可依的夜鹊,鸣声凄乱的寒鸦,反衬凤凰高雅稳重的举止与妙合吕律之鸣声,进一步写凤凰神奇非凡。接下来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写凤凰萧洒之姿与华美之色,一方面写凤凰所处环境之寂寞冷落。点明凤凰虽应明主治世而出,却没能居于应居之地,怅怅之情,牢骚之意烁然而现,为后半部分的联想做了必蓉的铺垫。

  第二层主要写凤凰浮想联翩的思绪,以论说表达幻想。有碧沼可饮,不可谓不清,有琼林可栖,不可谓不雅。但这种孤身索居,自我离世的生活毕竟是萧瑟寂寞的。为了施展抱负与才华,这只孤栖的凤凰决意抛却凋残的梧桐,振翅高飞,投奔最高理想的“北阙”,为其所用。它与赋的开头点明的“出应明主”遥相呼应,解释“择木而栖,择主而事”,既是人愿,亦顺天理。凤凰的选择即是作者的选择,它虽不无急功近利之嫌,却也理由充足。况且它既不失选择者凤凰的非凡身份,又美化了最高统治的政绩。

  全赋熔冶典实而不显得生涩,语言流丽,不以华美的词采取胜,更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同时,作者在赋中以凤凰自比,以凤凰应盛世而出来颂美王室,以凤凰出应盛世来比喻自己获取功名,构思十分巧妙。此外,优美的声韵,婉曲的格调,造就了此赋淡雅清新的风韵,使全赋具有较浓的“诗味”。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托意浅露不深,形象塑造也较粗糙,失之于浅近而少深厚,且乞怜也直白少婉曲,有失凤凰的高雅身份。

创作背景

  关于这篇赋文的创作时间,姜书阁先生《骈文史论》推考说:“可能是他麟德初以刘孝祥之表荐,对策高第时所作。”据杨炯《王勃集序》:“(王勃)年十有四,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刘祥道)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日:‘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由此,作者对策高第当在麟德元年(664年)。从赋的题目及内容看,作者是以风自喻,以梧喻所栖处的,若是应试之作或及第后之作,不可能以“寒梧”称其处所,试官也不会以此命题,且杨序明言“对策高第”,未曾试赋是显而易见的。由赋所写的凤之凄清萧散的处境看,作赋时作者并未及第,又由赋中“风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等语观之,赋乃作于作者入京准备求仕时。作者于显庆五年(660年)年底入长安,同年“冬至后甲子”从曹元潜心学医,十五月方毕,此间他恐怕没有多少时间考虑其他问题,因而此赋最可能创作于龙朔二年(662年)至麟德元年(664年)间。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猜你喜欢
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无春风。
青丝结尾连钱骢,相从射猎北邙东。
东鞭纵镝未云毕,青山围围载红日。
云分电散无影迹,黄鸡示鸣已复出。

东来无事得遨游,奉使清闲亦自由。拨弃簿书成一饱,留连语笑失千忧。

旧书半卷都如梦,清簟横眠似欲秋。闻说归朝今不久,尘埃还有此亭不。

世上纷华蚁穴耳,东流不作西归水。
号寒那用学孟郊,捉月要须追李子。
一樽忽尔逢故人,高谈往往鬼神嗔。
人间目下多忌讳,忘形惟有醉乡真。
但得如意酒不绝,四壁莫愁生事拙。
铸成此错吾安之,何妨与费数州铁。

鲁僖再闰孰为偏,五载之终似远然。辛亥徒为章首岁,上元直在太初年。

未从元凯叩长历,且效少陵吟短篇。一线閒愁随日长,形容空老此江边。

冰花的皪冰蟾下。松烟竹雾溪桥夜。斜倚小峰峦。依依同岁寒。
生绡明粉墨。浅笑犹倾国。恰似野桥看。飘零只等闲。

煌煌天上星,三五成鸳鸯。匏瓜独无匹,织女徒相望。

如彼单枝莲,苦心含九泉。如彼兔丝花,松折还缠绵。

独活为谁施,不学华山畿。绸缪君牖户,鞠育君孤儿。

平生昧凫藻,梦寐见容姿。长歌入君木,越礼非所宜。

最销魂,画楼西半黄昏。可奈送了斜阳,新月又当门。

自见海棠初谢,算几番酲醉,立尽花阴。念隔帘半面,香酬影答,都是离恨。

哀筝自语,残镫在水,轻梦如云。凤帐笼寒,空夜夜、报君红泪,销黯罗襟。

蓬山咫尺,更为谁、青鸟殷勤。怕后约,误东风一信,香桃瘦损,还忆而今。

青门绿野两情忘,柳宅桃津一径长。四海交穷怜白发,双星夜永看珠光。

梅香早透胧胧月,酒坐寒侵款款霜。咏史已惊开竹素,挑灯无事话沧桑。

山峭。彩霞照。一颗神珠常吐耀。无穷瑞气长笼罩。更有祥烟袅袅。三清专遣青童诏。报道无为功要。

不使铅华污玉肌,内家妆束入时宜。欲随女伴寻芳去,只恐西园蛱蝶知。

无地从容解郁陶,寄怀林野散尘劳。
含风槐柳参天合,足雨桑麻映露高。
五斗得官迷簿领,一廛何处斸蓬蒿。
致身富贵须年少,顾我衰迟已二毛。

昨闻瓠子动悲歌,楗行淇园正塞河。大泽鱼龙争北徙,中原鸿雁渐南过。

通渠六辅儿宽少,平世三公蔡廓多。千万金钱休太息,卅年填海更如何。

著述归来又等身,蓬瀛沙碛等前尘。常将治乱悲千古,不负科名有几人。

放眼看山诗是债,经年作客酒为邻。遥思此际焦公洞,搜剔遗碑岸角巾。

斜日平原雁影高,四山落木晚萧萧。吟成秋兴诗才薄,醉倚西风酒力消。

病叶经霜先委地,寒塘无水不通潮。空怜松菊长荒废,独掩柴扉慰寂寥。

蔓草盈中庭,荒秽不遑理。晨兴课老妪,辟径携耒耜,蕴除绝其根,萌蘖庶可止。

隙地颇有馀,众芳惜已萎。园蔬随意栽,御冬谋蓄旨。

翠甲喜渐肥,黄芽美无比。霜严能耐冷,雨过净如洗。

亦有岁寒心,青青常不改。地僻无珍羞,官贫少俸米。

佐我菽水欢,足以充簠簋。朱门餍粱肉,沟壑多冻馁。

山陕犹用兵,茌苻苦难已。空留诸葛名,莫有奇人起。

浮生丧乱馀,一饱亦已矣。国计难与谋,世事何足齿。

抚兹学圃心,贤者亦乐此。毋辞灌溉劳,抱瓮时汲水。

聊当秋花看,一碧亦堪喜。骚客去已遥,凭谁艺兰芷。

折腰乡里愧陶潜,五斗黄陈饭莫嫌。
一介古来难取与,先生伤惠我伤廉。
脚底江南第一州,台城北上小淹留。
难忘故国千年恨,不尽长江万古流。
目断中原谁击楫,秋来多雨独登楼。
举头忽见长安日,一醉能消太白愁。
三湖返入两山间,畜作灉湖弯复弯。暑雨奔流灉正满,
微霜及潦水初还。水还波卷溪灉涸,绿草芊芊岸崭岝。
适来飞棹共回旋,已复扬鞭恣行乐。道旁耆老步跹跹,
楚言兹事不知年。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来今自昔无终始,
人事回环常若是。应思阙下声华日,谁谓江灉旅游子。
初贞正喜固当然,往蹇来誉宜可俟。盈虚用舍轮舆旋,
勿学灵均远问天。
具礼崇德,备乐承风。魏推幢主,周赠司空。
不行而至,无成有终。神兴王业,天归帝功。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