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将近,与秦帅端明来到洛水之滨的李氏园池一起游赏,尽管是暂时的,可也莫违背了我的心愿。
不必传话给风光叫他暂且留住,任凭我们在花前醉饮兴尽而归。
秦帅端明:当指司马光。司马光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因跟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辖境相当今宁夏、甘肃、陕西等部分地区),故称秦帅。熙宁六年(1073年),司马光又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故称秦帅端明。
洛浦:洛水之滨。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洛,古水名,即今河南洛河。浦,水滨,李氏园池恰临洛水。
林塘:指李氏园池里的树丛和池水。
春暮:春天将尽。
暂:短暂。不宜理解为暂时。相违:违背我的心意。
传语:寄语,即传话。
一任:听任,任凭。
诗中化用杜甫《曲江》及李白《襄阳歌》句意,抒写了诗人当暮春时节与知友放情欣赏风光,在花前尽兴醉饮的豪迈情致。诗中全无伤春滥调,词情明快,表现了诗人健康爽朗的胸襟。
“秦帅端明”姓司马,是文彦博的老友。清明后的一日,诗人与他会饮于李氏园池,首句便作描写:时当清明后的暮春,二人来到李氏园池。李氏园恰临洛水,园中树木丛聚,池水汪汪,“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陶潜《游斜川》诗序)。因此紧接第二句便说:“暂同游赏莫相违。”单就字面意思而言,与杜甫的大致不差,但由于所言对象有别,故诗意便不尽相同了。杜甫乃以拟人化的语气与“风光”言,诗人在此却向同游者说道:既然良辰美景当前,游园会饮便是赏心乐事了,让我们共同尽情游赏吧,尽管是暂时的(短时间的),可也莫违背了我的心愿啊!诗人接下来的两句说:我们还有游赏的有利条件呢了,“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杜甫还须寄语风光,求得风光首肯以后方能游赏,诗人在这里却说,他们“不要传语”,此句意思,详而言之,即是苏轼所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前赤壁赋》)简而言之,便是李白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因此不须人先去传语,可以听任大家于花前觥筹交错,恣意观赏,尽兴方归了。
杜甫的那一联另有深意。诗人这首诗所表现的,则是他悠然闲适、尽情享受李氏园内阳春烟景的感情。语言圆美流转,格调清新明快,与杜诗的沉郁顿挫相比,别有一番情调。
这首诗是作者在神宗熙宁末(1073-1077年)与友人同游洛阳的李氏园池时所作。
太傅风流祖,亲朋共手谈。元来棋有智,输墅与羊昙。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长啸宇宙间,扬马宜同时。前辈复谁继,名家信有之。
博采世上名,得失寸心知。李侯有佳句,突过黄初诗。
伊昔临淄亭,痛饮真吾师。佳人绝代歌,行酒双逶迤。
掌中琥珀钟,照耀珊瑚枝。快意八九年,浩荡从此辞。
终悲洛阳狱,朱凤日威蕤。千载得鲍叔,弃我忽若遗。
饮酣视八极,岁暮有馀悲。
何方学得分身术,镜里无端化两人。想是天涯知己少,故将形影自相亲。
鹿耳频年瘴气侵,可堪元恶未成擒。登城此日全无色,入汕当时苦用心。
残喘知随尘劫尽,馀波虑趁海潮深。竟携党与同舟去,不悔空挥百万金。
最高楼笛里关山歇。刺眼江头花发。铅泪铜仙垂老别,春雨冷,春泥滑。
燕归误觅林巢,乌夜起,啼霜月。怕屏风上画图风裂。
春借腊尾支,月向圆时阙。枉著茗花香彻。影事亭亭弦切切。
病过了中和节。剪不断楚江愁,消不尽嵰山雪。谢招魂閒静象设。
恭承休明日,九轨今一家。进则绾龟玉,退则蛰龙蛇。
吾道苟不亏,安用事咄嗟。山川日閒旷,土风颇清嘉。
躧步陵绝岘,流目玩归霞。鸣嘤蔼以豫,阳林荑渐花。
风光枝上汎,日采水中华。感物眷弥结,悟空理已遐。
永言咏玄寂,聊以遣纷拿。
明妃掩袂辞青锁,雨泪盈盈向空洒。生来不省出罗帏,万里谁教学骑马。
待罪长门岁已深,朱颜绿鬓坐销沈。君王对面尚如此,安有异域能知心。
一死可办不足惜,但念无名死何益。未说黄云出塞愁,妾有甚难长在臆。
琵琶曲谱君勿传,薄命流落空自怜。汉宫若奏房中乐,自有关雎樛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