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

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余。
五载滥批黄纸勑,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玉潭月色冽以清,石室千里犹典刑。何人遗我双玉瓶,武夷先生翰林卿。

约束风雨驱雷霆,长鲸夜吸川为倾。明朝风止醉不醒,扁舟径度君山青。

昔年残梦晓初回,花上啼禽近小斋。可笑只今春梦里,五更攲枕听笼街。

坐彻秦城夏,行登越客船。去留那有著,语默不离禅。
叶拥临关路,霞明近海天。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淡。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

早是萦心可惯。那更堪、频频顾盼。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大魏承衰弊,复欲密其罗。蚍蜉犹见得,何云鳅与虾。

狴犴既已备,炊复置黄沙。

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

生物会有役,谋身各及时。何当禁毕弋,看引雪衣儿。

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

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

正春阴暗把碧空黦。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负弩蹲躯隐薜萝,鹤媒前导舞婆娑。凫鹥只合高飞去,同类应知误汝多。

艳质由来不易牢,藕房零露委寒皋。孤标独立群芳外,相伴幽人读楚骚。

解鞍林下振清埃,怀抱樽前得好开。白发满头心事在,青山当眼故人来。

风流自有高贤识,感慨还深漂母哀。读尽深香转萧爽,清吟不到伯伦台。

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

落雁行银箭,开弓响铁环。三更豪鼓角,频催乡梦残。

勒兵严铁骑,破虏燕然山。宵传前路捷,游马斩楼兰。

归书语孀妇,一宵私昵难。

谁弄柯亭管,秋声饮恨长。老龙惊不寐,风雨满潇湘。

山无垢色,云无住心。达人观之,其高且深。

荒台荆棘多,忠谏竟如何。细草迷宫巷,闲花误绮罗。
前溪徒自绿,子夜不闻歌。怅望清江暮,悠悠东去波。
一官仍是假,岂愿数离群。愁鬓看如雪,浮名认是云。
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今后松溪月,还应梦见君。

宝幢山下烟霞古,老树如龙欲飞舞。花气薰成五色云,泉声散作千林雨。

我爱溪山事事幽,锦袍醉踏东风游。题诗净扫岩头石,把酒还登竹外楼。

空门自与人间别,夜榻焚香卧清绝。明朝长啸拂衣归,閒却溪风与山月。

银蟾喜对宵如昼,夜凉寂静三更后。素魄将移花影斜,清光已射窗纱透。

斗转银河碧汉流,牡丹带露弄轻柔。薰炉香烬浑忘寐,倚遍栏杆几曲楼。

有客泊舟沧水湾,卧吹铁笛非人寰。小溪白石乱如齿,平地双松高似山。

丹丘赤城久为客,沃州天姥何曾还。嗟哉董生不复见,安得致身图画间。

喜鹊巢初稳,新蜩响欲沉。一重帘幕一重深。不种芭蕉绿到、粉墙阴。

雨过清如洗,风来暑不侵。何年丝竹夜成音。久为郎君盼望、到而今。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