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亭中语未已,一合乾坤匝疮痏。疮生望公公不起,携妓东山玩山水。
神州陆沈宁不耻,正赖丝竹陶写耳。淮淝风鹤繇密指,固应孩视桓元子。
吁嗟公乎真杰士。
幸得修真趣理深,勤勤烹鍊水中金。若知紫府莲堪种,始信昆崙路可寻。
日月合来光上下,白青交后彩浮沉。自从得此真消息,荣辱人间总不侵。
人日多阴日,春寒较腊寒。西郊愁雨密,南土畏霜繁。
谁缴青丘矢,遥从碧落端。长教羲辔失,使世尽漫漫。
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寰关。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远势横千里,分流转几湾。
亭台青嶂外,村落白云间。绿合高低树,岚分远近山。
石危芳径稳,浪静小桥闲。草木藏盘谷,峰峦耸黛鬟。
境幽人迹少,林暗鸟声悭。隐约棋中趣,从容物外颜。
郡侯遗粉绘,野老乐痴顽。欲觅山中路,相期日往还。
河汤汤,沙茫茫,鸟飞不到胡天长。秋风未起气先肃,胡桐叶淡天雨霜。
仆夫早起车载牵,相与踊跃营归装。窜逐穷荒二万里,膻腥乳酪成馨香。
久与儿孙作死别,五年不复梦故乡。今日生还的有据,驱车转觉心徬徨。
毡裘君长抱马足,译语略通神惨怆。汉使如天比父母,使君弃我何苍黄。
异类有情相处久,别之亦觉情内伤。无德与汝愧远送,片语相赠休遗忘。
罽宾生灵百万户,女丝男谷勤耕桑。汝门忠孝著奕世,好为圣主修边疆。
但使休和薄税敛,自然巩固如金汤。老夫不复更来此,精诚与汝遥相望。
生长在吴根,不与吴侬相识。只有粉丝飞到,听沙头吹笛。
但除沽酒觅青帘,无事入尘陌。若问钓人名姓,是上清沦谪。
高高亭子敞晴岚,胜日跻攀乐事耽。地接风云非塞上,山分大小似淮南。
桃花乍映珊瑚盏,春色偏寒玳瑁簪。共道谢公声妓好,不妨留听缓归骖。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