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于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注释
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唐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
“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鉴赏

  此词在《阳春白雪》、《翰墨大全》、《花草粹编》等书中皆列入无名氏之作。唯《历代诗余》、《词林万选》题作黄公绍,唐圭璋先生认为此乃失考所致。这首词是思归怀人之作。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著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丈夫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因为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殊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正如贺裳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沛之至,缠绵之至。从形式上看,它很像晁补之的《忆少年》起句:“无穷官柳,无情画轲,无根行客,”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从意境上看,它更接近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的韵味:当红日西沉,诗人解鞍归来,虽有鲜花,却无人佩戴,以酒浇愁,又无人把盏,醉后更无人照管。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此中奥秘,正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血泪耳。”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猜你喜欢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二秀才,二秀才兮非秀才,非秀才兮是仙才。
中华国里亲遭遇,仰面观天笑眼开。鹤形兮龟骨,
龙吟兮虎颜。我有至言相劝勉,愿君兮勿猜勿猜。
但煦日吹月,咽雨呵雷。火寄冥宫,水济丹台。
金木交而土归位,铅汞分而丹露胎。赤血换而白乳流,
透九窍兮动百骸。然然卷,然然舒,哀哀咍咍。
孩儿喘而不死,腹空虚兮长斋。酬名利兮狂歌醉舞,
酬富贵兮麻裰莎鞋。甲子问时休记,看桑田变作黄埃。
青山白云好居住,劝君归去来兮归去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物时。物盛物衰随气候,人荣人瘁逐推移。

天边新月有时待,水上落花何处追。皆是世间常事耳,尧夫非是爱吟诗。

秋堂补被有馀清,骤喜秋光泼眼明。
帘外月华筛碎玉,床头萤火当长檠。
直嫌唧唧秋虫响,且听琅琅弦诵声。
善教尚烦留滞席,朝恩未许便归更。

苔花带雨上秋床,攲枕无人午梦长。愁极俱凭诗可遣,忧深唯有酒能忘。

窥人谷鸟匆匆语,扑马岩花细细香。袖手莫夸穷事业,试将斗酒换西凉。

永日离忧千万绪。雪舟远泛清漳浦。珍重故人寒夜语。挥玉尘。沉沉画阁凝香雾。
风砌落花留不住。红蜂翠蝶闲飞舞。明日柳营江上路。云起处。苍山万叠人归去。

秦皇县九宇,三代法乃变。汉祖都咸阳,一统制荒甸。

豪雄既铲削,疮痍获休宴。文皇继鸿业,垂拱未央殿。

累岁减田租,频年赐缣绢。太仓积陈红,圜府朽贯线。

是时江南粟,未尽输赤县。方今贡赋区,两际日月竁。

胡为倚东吴,转饷给丰膳。径危冒不测,势与蛟龙战。

遂令鲇与鲵,掉尾乘利便。扼肮要国宠,金紫被下贱。

忠良怒切齿,奸宄竞攀援。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

圣人别九州,田赋杨为殿。中原一何膴,所务非所先。

豳风重稼穑,王业丘山奠。夫征厉末习,孰敢事游燕。

哀哉罔稽古,生齿徒蕃羡。一耕而十食,何以奉征缮。

长歌寄愁思,涕泪如流霰。

独上层楼,燕伴黄昏莺伴晓。锦氍毹,金了鸟,钿箜篌。

桃花月浅春寒重,睡香小鸭兰膏冻。有时思,有时梦,有时愁。

文驷陈大庭,膰肉宿所脩。群婢一以盛,君子乃见咻。

孰谓彼妇口,于中可优游。蟪蛄子盈耳,凤兮当何求。

斧柯不在手,龟山郁绸缪。翱翔七十国,交辙奸诸侯。

狄水衍其波,罔济非无舟。驾言从吾好,还辕息我陬。

海内作者谁最雄,先朝曾睹三四公。徐生飞扬天目侧,王生奋起沧海东。

独以深心辨古色,斟酌元气播国风。扶摇九万海波立,天吴起舞号祝融。

须弥芥子直眇小,八九云梦吞胸中。陵轹屈宋睨董贾,愤薄宇宙开洪濛。

汉庭昔日尊黄老,笔札谁奏长扬宫。迩来隆庆中兴日,二子并为清时出。

台省公卿毂竞推,交游宾客席半膝。气激扶风豪士歌,醉挟邯郸美人瑟。

锦帆西过扬州门,芜城不数参军笔。是时秋风动扬子,白蘋已老淮南浦。

满目丹枫胡雁天,行人明月秦邮树。城中载酒尽出祖,不意二子倾肺腑。

使我烟霞浩荡心,即堪一目论万古。坐上起邀江左笛,邻舟解击渔阳鼓。

逡巡但坐频引酌,夜深欲别不能语。徐生将送王生留,马前乱落星如雨。

牵衣期我仍慇勤,刁斗孤城谁忍闻。燕赵题书报消息,更须一约济南君。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
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
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采绿谁持作羽觞,使君亭上晚樽凉。玉茎沁露心微苦,翠盖擎云手亦香。

饮水龟藏莲叶小,吸川鲸恨藕丝长。倾壶误展琳琅袖,笑绝耶溪窈窕娘。

白郎楚楚关中豪,读书江南心独劳。露凉松寺写周易,日莫兰丛歌楚骚。

家近千峰淮甸翠,舟乘三月大江涛。钟陵秋晚正相忆,好趁天风连巨鳌。

耕田世界绝纤尘,白玉毫光照烂银。芦叶膝边穿得过,天花背上落来匀。

狂踪未定难明性,妄想俱空始见身。蓦直络头如不错,也须惭愧执鞭人。

白发园丁喜种园,谩将方法教儿孙。土膏有力须培本,镰铁无情莫刈根。

葵藿不堪资鼎食,韭菘粗足媚盘餐。吞腥啄腐今何限,谁识芳鲜味独完。

十年同学在,半笠到西山。独念相思苦,都忘行路难。

风生云影碎,雨过水声潺。对此幽栖事,商量好闭关。

数日霶沱大雨,元来不落别处。滴穿释迦鼻孔,浸烂弥勒眼睛。

溪涧岂能鱼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细柳春高苑树低,军门无事日长时。风吹桃李沾裘带,影动旌旄落砚池。

别有参军能说剑,何人退贼解题诗。唐朝杜牧明徐渭,文采风流洵可儿。

大行好流,三十有六。
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芒种逢花已自难,瑞云攒处凭栏干。烦君问取同州例,一干三花奏牡丹。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