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故国悲凉古木奇,势分庭下蔚相差。霜根半露出林虎,昼影全舒破贼旗。
宝界曾回铺地色,节旄还映插云枝。刘郎风韵知难敌,儒帅端能表异时。
老去情怀懒,翛然只此翁。闲窗千里月,修竹一帘风。
事与孤鸿远,心将止水同。故人如问讯,痴坐正观空。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山行逐薙若,径转无人迹。亭午逾高岭,逍遥随所适。
古寺披荒榛,乍到如有获。卢师晏坐处,犹存涧边石。
石上留孤松,终古不盈尺。地僻山鬼邻,鸟下苍苔积。
孤阁临寒溪,林壑莽萧槭。灌木纷相纠,阴崖互崩拆。
何当秋雨时,惊湍若潮汐。来此十日眠,濯足蛟龙宅。
野火黏堤,寒云啮垒,霜空竟日飞鸿响。客里登楼穷目,衰柳无行。
尽回肠。冷眼论兵,愁心呷酒,无多景物供吟赏。最爱青山,也似北顾仓皇。
寄奴乡。
霸气消沈,剩呜咽、回潮东注,永嘉几许流人,惟馀叔宝神伤。
感茫茫。又玉龙吹起,一片西风鳞甲,江山如此,几曲阑干,立尽斜阳。
江海本无波,飙风不停吹。我心与境接,日夜纷交驰。
若了心境幻,彼此不相知。
浪接天高望吼门,太邱祠畔定惊魂。澹台掷璧龙应避,景略谈兵虱共扪。
骨可封侯奇相在,心忘涉险大波掀。岛中欲遍歌安宅,莫惮青螺与白猿。
君不见,灞桥之上杨柳枝,荡摇飞絮含丰姿。可怜三月化萍梗,正是垂杨头白时。
临流相送悄无语,忍使萍花自飞舞。白门倚望空惘然,泪洒千丝万丝雨。
此花本是杨枝生,高飞低舞何轻盈。夕阳芳树东流水,无奈春风欲送行。
青眼依依识行路,犹逐西风向东顾。天生弱质有所归,未许本根久依附。
祇宜归处便为家,徒羡园中千树花。花落犹在花开处,飞絮茫茫天一涯。
看他漂泊今何在,近是比邻远绝塞。回思去国梦魂中,相思未了三生债。
但得杨枝老未衰,春风安稳护楼台。明年海燕双飞日,衔取萍花枝上来。
千叠碉门落照中,旌旗犹记汉时功。横磨十万边尘暗,直指西南使节通。
出塞风云思壮士,登坛剑佩识元戎。圣朝声教原无外,未忍蛮陬阻会同。
清如增江水,白如白石山。羡尔清白人,栖迟山水门。
至清不可淆,至白不可淫。传子复传孙,一心如一辙。
山同今古色,水同今古流。载阅清白卷,山水两悠悠。
名驹志千里,矧在血气伦。得志会有时,敢负男儿身。
尤愿青云客,素抱裕澄清。平胡更痛饮,勿仅炫科名。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