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令子承家学,诸儒拥后尘。无双问江夏,第一擢平津。
宣谕传黄甲,褒称对紫宸。公师有追贲,行庆密章新。
二圣多能似仲尼,储皇家学自庭闱。银钩已有淳熙脚,玉句仍传德寿衣。
森森山上松,濯濯堂前柳。颜色虽不殊,霜馀别妍丑。
君看射利子,荣悴俯仰中。宁知堂前柳,不如山上松。
露片销红,烟丝飏碧,梨花庭院深深。怕捲朱帘,月痕移近芳阴。
依然春尽长安陌,甚催归、枝上啼禽。恐难禁。瘦褪湘衣,病拥罗衾。
无聊更自添愁绪,见兰釭微闪,莲漏遥沉。过尽飞鸿,鱼书还盼江浔。
离怀浑似炉香冷,渐成灰、一片檀心。断魂吟,水阔天长,有梦难寻。
慈颜何在杳难承,教子生来重一经。谩向人间拾青紫,岂胜衣綵日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