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译文与注释

注释
维:在。
潮州:州名,治所唐时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辖境约相当于今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和梅州、汕尾市一部分地区(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刺史:州的行政长官。军事衙推:州刺史的属官。
恶溪:在潮安境内,又名鳄溪、意溪,韩江经此,合流而南。
济:吃,济用。
列:同“烈”。
罔:同“网”。擉(chuò):刺。
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夷:古时对东方少数民族的贬称。楚、越:泛指东南方偏远地区。
岭海:岭,即越城、都宠、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地处今湘、赣、桂、粤边境。海,南海。
今天子:指唐宪宗李纯。
禹: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奉舜之命治理洪水,足迹遍于九州。故称九州大地为“禹迹”、“禹域”。揜:同“掩”。
扬州: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划为九州,扬州即其一,据《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传》:“北据淮,南距海。”《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潮州古属扬州地域。
睅(hàn)然:瞪起眼睛,很凶狠的样子。
长(zhǎng):用作动词。
弩(nú):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鹏:传说中的巨鸟,由鲲变化而成,也能在水中生活。见《庄子·逍遥游》。
冥顽:愚昧无知。

赏析

  文章开头在点明韩愈以潮州刺史身分派遣下属致祭之后,第一段先回顾漫长的历史,拿先王和后王对比,以阐明鳄鱼得以长期肆虐的原因。古代的圣王统治天下,放火焚烧山野草泽,用绳网利刃来消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但是后王德薄,不能统治远方,连江汉之间都放弃了,何况潮州处在五岭和南海之间,距离京师有万里之遥的地方。所以鳄鱼在这里潜伏、繁殖,自然也就是它活动的场所了。先王能为民除害,后王则不能。驱逐鳄鱼,追根穷源,先归咎于后王,这是很有胆识的。对安史之乱以来的唐王朝,韩愈虽不敢直斥,但寓意讽谏,确有空谷传音之妙。再从行文上来看,这是故意放宽一步,为下文蓄势,将合先开,欲擒故纵,这是古文家常用的笔法。

  第二段陡然折笔回锋,展开堂堂之阵:以今非昔比晓喻之,以大唐天子、刺史、县令、天地、宗庙、百神震慑之。这就使鳄鱼完全丧失了得以肆虐的依据。“况禹迹所揖”以下,语意更进一步,字字跃动,蝉联如贯珠,显得雄辩有力。直到推出“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才揭出一篇之纲。譬如登泰山,攀“紧十八盘”,南天门始赫然在目,以前的“阶崇万级”,均为此铺垫。如果说在这以前是从天子的角度上昭告鳄鱼的话,那么在这以下就是从刺史的职责上阐发议论了:“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鳄鱼岂敢与刺史抗拒。刺史是受天子之命而来,抗拒刺史就是抗拒天子。对鳄鱼而言,抗拒刺史,将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这是不言而喻的;就刺史而言,为民除害,是其职责。退一步说,即使刺史弩弱,也不肯屈服于鳄鱼,矫矫者岂能听之任之。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反复晓喻,这就不是“不教而诛”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文字里,韩愈顺便给那些在恶势力面前吓得魂不附体的人给予有力的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在待之以礼、晓之以理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凌之以威、绳之以法了。第三段以“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开头,正式堂而皇之地宣布了驱逐鳄鱼的命令。为鳄鱼指出去路,限定了时间,限期也是宽之又宽,做到仁至义尽。但是,如果七日内不能迁徙,文笔又陡起层叠而下:“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这段判决文字写得极为严正,十分果决、犀利。最后落到“杀”字上,使正义之力大大变强。更有甚者,不仅要杀,而且要斩尽杀绝。诛杀的方法,也写得明明白白,以示有绝对的把握。那些“为民物害者”,对此必会心惊胆战。结尾“其无悔”只有三字,戛然而止,尤见峭劲。韩愈有言“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从他这篇文章来看,确实表现了这一特点。

  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这在韩愈的文章中是说得一清二楚的。既然鳄鱼无知,韩愈的写作目的有何,“好游戏”(清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五)的韩愈,无非是在借题发挥而已。在指责鳄鱼的背后,有比鳄鱼更为凶残的丑类在。安史之乱以来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更为祸国殃民。所以这篇貌似“游戏文字”的文章,显然寓有鲜明的主题,它因小见大;发人深思,有着严峻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杀,裴度救援才被贬为潮州刺史。据《新唐书·韩愈传》,韩愈刚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于是在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写下了这篇《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远去 一作:运去)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山中亦云乐,蔬甲手耘芟。
面熟鸟窥户,眼生云穴岩。
树蟠根可坐,路碍石休劖。
每笑陶弘景,犹将隐结衔。
土甑残炊黍,津航促扣舷。
云迷孝王苑,星认太丘躔。
破瑟弦鵾舞,吟囊锦兽鲜。
晚淮他夜月,离思共娟娟。
任公蹲海滨,一钓饱千里。
用力已云多,钓缗亦难理。
巨鱼暖更逃,壮士饥欲死。
游鯈不可数,空满沧浪水。

萍生儿子点疏星,荷捲文书立万丁。回首南高峰上塔,手中攀得玉竛竮。

十年诗酒客刀州,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正午风色高,遂泊苍溪县。
层崖抱林木,有寺藏葱蒨。
出船步危磴,荫密颇索转。
上到金仙家,缘空列台殿。
修篁挂县溜,坐觉炎暑变。
老僧晓经论,言语何贯穿。
引我上高阁,阑干俯江面。
寥寥百里内,山水尽奇观。
谁谓羁旅中,所见皆所愿。
汀洲白鸟聚,井邑青烟散。
乐此暮忘归,疏钟起岩畔。
徒倚下松门,尚怪舟人唤。
日给都来能几何,汝能受少却辞多。
试询世上无厌者,还有何人肯恁麽。

西子娇憨,把两峰山色,偷将眉妩。做雨弄晴犹未了,又被白苏收取。

桂子多情,荷香无赖,分付闲鸥鹭。兰亭今日,怆然俯仰千古。

况是如云胜友,超然台上,立马图中处。慷慨乾坤无限事,肠断画船歌舞。

葛岭烟霞,段桥花柳,依旧西陵树。笑倾绿醑,钱郎今在何许。

俄见天边字,徒销客里魂。一书言不尽,为我叙寒温。

举目云山要自迷,千门万户鞠蒿藜。数州城郭藏寒树,况复时闻乌夜啼。

天澹一亭秋,观鹅池上头。我怀王内史,人去已千秋。

断渚梳翎鸭,残碑砺角牛。留题吾未敢,呼酒上僧楼。

呕出心肝只恁狂,清风明月满奚囊。他年会遇君王颜,题在金屏家家香。

极目离离土一丘,汉皇陵庙此山头。宫云有意终朝变,淮水无情逐夜流。

汤沐昔年曾赐复,禾麻今日不完秋。疲驴踏遍残阳外,烟树萧萧动客愁。

山寺取凉当夏夜,共僧蹲坐石阶前。两三条电欲为雨,
七八个星犹在天。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

池馆何人扫劫灰,春阴又见长莓苔。水杨柳绿风初过,山鹧鸪啼雨欲来。

草色拖蓝迷竹径,花枝缀锦照金杯。纵教不是兰亭会,也欲寻诗日往回。

尺幅西陵地,偏增旅话长。暮笳鸣戍火,晓角动星芒。

马饮残湖水,萤飞故苑墙。只余图画里,孤笠吊斜阳。

坐破团蒲记释家,参师底事去天涯。云开少室峰衔月,路绕黄河岸走沙。

东土问经空五蕴,南宗听讲悟三车。石幢旧在无人礼,落日寒林噪暮鸦。

白沙村畔路,日脚下高原。山色青垂岸,江流碧到门。

苔侵灵运屐,花满辟疆园。并坐盘陀石,閒心试共论。

湖上浮云几点开。清光皎洁映楼台。两三人自月中来。

山色欲明轻雾隔,钟声才断晚潮回。露华江影梦徘徊。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