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浐水送别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注释
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自然景象。
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
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
宫前水:即指浐水。

赏析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猜你喜欢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逃难人多分隙地,
放生麋大出寒林。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为爱梅花如粉面。天与工夫,不似人间见。几度拈来亲比看。工夫却是花枝浅。
觅得归来临几砚。尽日相看,默默情无限。更不嗅时须百遍。分明销得人肠断。

天真雅丽。容态温柔心性慧。响亮歌喉。遏住行云翠不收。

妙词佳曲。啭出新声能断续。重客多情。满劝金卮玉手擎。

短屏风掩卧床头,乌帽青毡白氎裘。
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

魂兮舍我翔,何为乎四方。四方及山水,谅非魂所喜。

魂兮莫之东,终风多噎濛。魂兮莫之南,炎土蔽飞岚。

魂兮莫之西,流沙千里迷。魂兮莫之北,烛龙衔霜逼。

魂兮莫之山,深林恶兽顽。魂兮莫之海,巨壑狂波在。

魂兮从我归,百岁岂相违。魂兮归去来,胡为令我哀。

冉冉气候易,秋风凄以清。屏居意不怿,驾言求友生。

悠悠涉千里,日夕临高城。四顾田野辟,陇亩互经横。

嘉禾早垂颖,灌木晚凋荣。人烟何掩霭,流泉激波声。

狐兔时充斥,群鸟欢哗鸣。烨烨道傍芝,可以制颓龄。

伤哉日月逝,年命易西倾。谁当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案头故纸积如山,春去能无半日閒。已约旬休同此集,预愁阴雨在其间。

时清不禁无何饮,昼永从教竟日还。只恐扁舟成拔宅,同游无路可追攀。

秋色入檐楹,閒门开复扃。愁长欲长醉,薄酒又还醒。

揽照头将白,逢谁眼暂青。只应南与北,唯此念飘零。

昨夜山侗,梦游蓬岛逢钟吕。文房数。一枝纯素。不让蒙恬做。远胜江淹,五色何曾污。相宜处。书心开悟。堪应三清举。

时世华妆巧斗春,张卿态度独清新。五陵年少多才思,数点章台走马人。

捲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木纪谢,火运昌。炳南陆,耀炎光。民去癸,鼎归梁。鲛鱼出,庆云翔。

韊五帝,轶三王。德无外,化梁将。仁荡荡,义汤汤。浸金石,达昊苍。

横四海,被八荒。舞干戚,垂衣裳。对天眷,坐岩廊。胤有锡,祚无疆。

风教远,礼容盛。感人神,宣舞咏。降繁祉,延嘉庆。

似共春风别有缘,美人初见下鞦韆。花阴满地日卓午,芍药金盘五色鲜。

芦沟之桥走百货,柴车阻塞断人过。前车脱轭扶牛立,后车挨帮骑马坐。

须臾十车五车横,千车百车不肯行。日中相望愁日暮,九衢遥瞩走峥嵘。

豪贵驰来鞭挞厉,回辕让路开复闭。念子气骄衣裳单,天寒露宿真拙计。

都城百雉开九门,九门亦复如云屯。侯家应有车千辆,牛马风尘日月昏。

忆昔子针来奔晋,华轩炙毂夹道进。观者惊愕未敢言,雷轰电掣公卿震。

富贵事君莫等伦,不见诗咏车辚辚。寄言行役冠裳客,好避驱车独力人。

城分二江急,树入九峰开。
地隔犍牂绕,人从楚蜀来。

北风吹寒林,田庐夜熏鼠。瓮牖镫火红,团栾聚儿妇。

老翁调幼孙,蹲鸱半宵煮。人间无欢场,即此是乐土。

东城有达官,簿书日劳苦。到老不归田,何异在网罟。

彩云化也,今生已矣,那问他生。不信春宵苦短,尽厌厌、守定残更。

记年时、银烛坐调笙。甚今年、一样东风到,引琼箫、都作离声。

堕砌缴云冉冉,窥窗淡月冥冥。肠断哀蝉落叶,昙花絮果,了不分明。

一霎鸳鸯梦醒。但悽然、镜约钗盟。算人閒、天上两凄清。

便相逢、梦里浑无据,况不眠、梦也难成。帖帖蚕眠细字,昏昏凤胫孤镫。

郡斋五日思依依,客里清尊兴自违。
微雨隔帘人不见,满庭蕉叶落花稀。

元夜春灯焕彩霞,团圞君正乍还家。盈盈劝釂君前酒。

缓缓归歌陌上花,桃叶新妆携素手,竹枝艳曲按红牙。

阿侯入抱玲珑玉,戏綵萱帷笑语哗。

一径秋阴向晚天,小园缓步意萧然。水衣绿破崩崖底,霜果红欹落叶边。

屋倒祠堂留古像,人亡台榭剩荒烟。亦知名胜终难久,太息何曾有百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