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明吏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今存词一首。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仲尼从凤嬉,子云慕鸿飞。兴托寥天廓,迹与名山依。
伊予事执鞭,夙龄脱絷鞿。考室临苍莽,开轩面翠微。
碧鸡栖灵景,彩翚曜烟霏。英岊耸升望,晴峦引高晞。
会心生远意,娱人留清辉。玉露缀丹研,璧月流金徽。
息偃忘坐起,晤言无是非。柱下有遗言,所贵知我希。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琐闱当日起才名,忽讶春风万里行。河北书传杨子路,天南帆落豫章城。
骚人吊古非湘怨,迁客悲秋自楚声。帝里旧游今散尽,浮云回首独含情。
相近不识面,相逢恰称心。亦知文笔妙,不谓道情深。
得共莲花社,远来祗树林。飞泉初雨后,落日复松阴。
幽赏正未已,玄言殊可寻。别君何草草,归路慎浮沉。
拄杖虚誇步月桥,菊松三径足逍遥。一尊不浅南楼兴,十里欣看北斗标。
紫气关门仍未散,玄谈石室敢相邀。秋风正好鲙鲈日,况有新诗解寂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