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

嫉恶曾收柱后冠,淹沦今未复荣班。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厩马尚嘶骢奋迅,箧衣犹曝绣斓斑。风流县尹多才思,时寄篇章与解颜。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猜你喜欢
鏖战邪川正瞰虚,庚牌裹雪发军书。
光摇阙角更传后,色眩觚稜月上初。
大抵衣袽阙早戒,莫教户牖有时疎。
喜闻庸蜀群龙吠,辟易何分玃与狙。
春愁错莫。风定花犹落。斗草踏青闲过却。乳燕鸣鸠自乐。
行人江北江南。满庭萱草毵毵。且恁亡忧可矣,只他怎解宜男。

青旂倏南指,洒洒风日澹。伯劳与飞燕,相对如有憾。

馀春在何许,青苔缀红糁。繁华对流水,使我意殊惨。

把酒延孤芳,举之不盈揽。

匣中青铜小圆月,比月长明又不缺。朝朝照我六十年,初自丱时今白发。

一朝见面一朝亲,老少妍媸认得真。病来半月不开匣,开匣顿然成别人。

脂胶两眼匡失肉,颐褶垂垂颧骨簇。傍人虽道言笑是,个里故吾何可赎。

镜神谓我瘦勿惊,尔形尚在天有情。休文减带固本相,抚镜始觉吾心平。

妆裹淡,时世在江淮。裙褶缓韬双笼袜,髻根松贴两梁钗。

驱鸭去还来。

岭外花朝花事齐,故人载酒满江堤。谁知独冒风霾色,千里鸣沙似碛西。

至道无言说,寂默守规中。杳冥恍惚,周流一气运元宫。

采取金精木液,真土内擒铅汞,顷刻显神功。测爻符,鸣橐籥,震雷风。

坎离颠倒,火飞碧海炼真空。太乙含真有象,玉鼎流珠凝结,神化合玄通。

归去蓬瀛路,旷劫玩鸿濛。

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看仙娥、骋些神变。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
歌楼酒墟,今宵任伊索唤。那佳人、怎生得见。更添糖,拚折本、供他几碗。浪儿门,得我这些方便。

明月入我户,清风吹我衣。散步下瑶阶,仰看星斗辉。

万籁寂不闻,群动咸息机。啸歌振林薮,鸟雀争分飞。

兴尽却归来,此意知者稀。

清华公子并骑龙,直过蓬莱第一峰。亲见海中城阙好,半栽玉树半芙蓉。

秋水瀰烟谷,川光入画图。远山横黛色,林树正扶苏。

是谁槃礴丹青手,驱云掣电龙蛇走。青冥浩荡不可穷,万顷玻璃当户牖。

绝壁崩崖雨后新,惊涛日日伴游人。人间草舍依村树,水上云深隔比邻。

江头牙樯如榔密,奔波愈下无回日。谁知中有扣舷者,缓楫安流心自逸。

慷慨中流发浩歌,天地万物如渠何。冯夷击鼓鼍为导,灵胥水面空婆娑。

君不见湘山大风不得渡,刑徒三千亦何怒。又不见滟滪堆前争喧豗,矢尽剑折夫何为。

乃知画师有深意,颓波涨里藏其智。一棹孤舟尺素中,洗尽人间名与利。

名与利,如轻蘋,风波逐逐徒伤神。所以高明仗忠信,济川有术通玄津。

速不足喜,迟何足嗔。彼岸登时同是到,稳作中流自在人。

岳巘含葱郁,青摇海岱端。一真司佐命,万古共巑岏。

阊阖邻朱鸟,烟霞驻彩鸾。日光悬景外,轮转夜须看。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
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
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十五好诗书,
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
出入章华里。
作赋凌屈原,
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
或侍朝云祀。
登山摘紫芝,
泛江采绿芷。
歌舞未终曲,
风尘暗天起。
吴师破九龙,
秦兵割千里。
狐兔穴宗庙,
霜露沾朝市。
璧入邯郸宫,
剑去襄城水。
未获殉陵墓,
独生良足耻。
悯悯思旧都,
恻恻怀君子。
白发窥明镜,
忧伤没余齿。

麟洲宫殿五云高,夜赴瑶池宴碧桃。借得仙人红尾凤,月中飞影拂波涛。

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尊前有恨惭卑宦,
席上无憀爱艳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游蜂采掇何时已,只恐多言议短长。

穷经夜焚膏,晷短叹冬日。孤影恋馀光,趺坐寒斋寂。

冥思圣途远,时迈恐无及。假寐竟忘疲,匡床散缥帙。

战城南,天日惨,积骨如丘塞烟晚。轻身长剑觅封侯,万里胡为不生返。

我军已战胜,彼军遂倾覆。忍使天寒闻鬼哭,全生无功空碌碌。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僻在幽远,忠义自持,唯将一心,上结明主,比蒙号召,自取愆尤。王师四临,无往不克,穷途道迫,天实为之。北望天门,心悬魏阙。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兆郁咽,盍见舍乎?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鬼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