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少年曾盗子胡狗,父母不容亲戚丑。每到僧房索布衣,更向佛头种葱韭。
读书十年未识字,持戒三生不断酒。恁有一般可笑人,逢著师尼便解纽。
秋光不可量,客思不可让。所思在何许,悠悠绪不畼。
当兹露未晞,及此流芳壮。从人一水中,苍葭或无恙。
忆在长安邸,伊我同微尚。樽酒辄共倾,寸心时相向。
新诗月满束,和汝谁堪唱。哀时避锥末,学古鞭独上。
每约还山期,预作远游舫。务趁广陵涛,一尽江皋状。
洗心探石泉,写意镂幽嶂。今来既浃旬,朝朝跂予望。
烹鱼未得书,安能悉尔况。举目念征鸿,霄羽徒虚飏。
所希心异迹,未必今殊向。已叹龙冈遥,还闻鹤野旷。
何当坐拂郁,使我空惆怅。晚潮动千楫,晨风催五两。
长跪缄此辞,此词君亦谅。他日君思我,岭梅春复放。
嘉靖乙未岁,吾方十五龄。先君初谢政,兄弟同在庭。
过庭奉严训,讲求惟六经。丁未登仕版,二亲尚康宁。
前后五十载,三朝逢圣明。岁复当乙未,言归忝六卿。
肯搆有仲子,新宫适已成。移居理旧业,耳目仍聪明。
灯下能细书,蚤起鸡才鸣。平生寡嗜好,天假此性灵。
六经毕其四,匪希身外名。旷世有相感,吾师在考亭。
何如汉王吉,三世传其清。
细数平交真尔尔,我记汪子与倪子。倪子恢奇磊落人,驱毫使墨如烟雨。
万卷读破龙威篇,廿年久贵长安纸,晚交汪子章江上,珠光剑气䁥相向。
我宰山县苦低眉,君临溪阁时微叹。三日两日走尺书,赖手清篇情肮脏。
契阔经年限南北,不见故人好颜色。前秋我始渡江归,一读除书屐齿折。
岂因王贡侈弹冠,祇爱枚贾车连辙。大液池头清似玉,圣人宏网收鸿鹄。
耐饥且索东方米,时清肯费景文烛。昌黎好在续长编,未要柳州书屡促。
忽忽怀今转念昔,天寒雪大酸风急。睛鹤久看沙苑飞,顾曲亭荒新燕入。
何不早贵十年前,见君并辔传呼曰。短章写就特寄君,知君执卷挑灯立。
兴废非偶然,当年事犹昨。只今久沦灭,屈指频惊愕。
废池春草封,古蔓残碑络。青山独无恙,空翠向人落。
我欲共素心,卜此山居乐。回念山中人,高风久不作。
俯仰竟茫茫,斜阳没村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