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

岩岩北山,其高极天。
障此东南,利欲之澜。
敢拜稽首,天子万年。
允保四海,好德之端。
敢拜夫子,眉寿无愆。
金玉尔音,以永斯文。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
  猜你喜欢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春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俛仰兴怀自昔同。
几多亲爱在人间,上彻霞梯会却还。
须是蓬瀛长买得,一家同占作家山。
不知此是何人宅,杨柳虽低屋却高。
见说图书皆长物,六经之外有离骚。

凄凉风雨暗山薇,梦里归与迄未归。礼乐不存三代远,江山如故六朝非。

读书老去不成癖,煮字从来不救饥。短褐长镵真活计,载芟何日咏春祈。

早岁成辞赋,君王诵子虚。自簪前殿笔,岂是茂陵居。

使以观风出,名因抗疏馀。外台仍衣豸,南国便羹鱼。

道路秦人策,江湖越绝书。行歌听榜枻,问士过桐庐。

海色长鲸截,霜威落雁疏。衔恩归有日,把袂意何如。

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

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

我来湖上访前贤,正值清秋欲暮天。
十顷败荷欹浅水,千章古木锁寒烟。
遍寻陈迹俱亡矣,独立幽亭只黯然。
清德照人增我愧,暮年独未返林泉。

十年淮甸叹离居,喜得归来有敝庐。衣裂去时慈母线,囊留别后故人书。

四邻访旧多为鬼,三径开荒半是墟。且把钓竿重整理,江南还有四腮鱼。

老去惊秋白发添,不禁凉吹逼疏帘。
楼高幸自蛩声远,争奈梧桐又傍檐。
凿地一鉴小,清照无山眉。
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
林深来属玉,萍碎引伊尼。
缅想人中镜,披云睹更奇。

先秋半月蝉初鸣,忽然闻此凄切声。秋风未振绿树暗,树叶不知蝉早惊。

羁人辗转破午睡,一官匏系何所成。君不见一岁蝉鸣一回老,头边白发如秋草。

西风画角,荒城吹上满天霜气。远水斜阳,红到乱山无际。

楼台一味销魂色,翠袖有人寒倚。料珠帘半卷,断愁如我,百端难理。

向关河走马,飘零长剑,旧梦凄凉空记。便作黄花瘦也,问谁提起。

年来多少无名泪,何处生绡缄寄。但青衫幅幅,啼痕印满,湖波不洗。

极目翔原晋代秋,剪桐封弟自成周。兴亡不镇山河固,今古惟搬岁月流。

远树似招行客至,高风犹记昔贤游。徘徊对坐松林晚,万壑奔泉响碧秋。

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
更得孤卿老书札,人间无此五般高。

过雨晴峰正好看,又惊云雾罩江干。冰壶惨淡清秋月,松径阴生白雪寒。

江净浅流堪濯锦,竹深弃箨可裁冠。何人识得缑山路,愿学吹箫驾紫鸾。

缓兀吟鞍去,鞭长袖里垂。烟分村远近,水见地高卑。

风紧鸟飞疾,川寒鱼上迟。拥炉坐残雪,久已数归期。

三峨影漾沧浪裹,万景烟笼缥缈中。

鞍马风尘苦,关河岁序深。远钟出烟寺,残月堕枫林。

人倚孤筇健,松围众壑阴。旅怀消不得,日日短长吟。

醉后情俱远,难忘素浐间。照花深处月,当户旧时山。
事想同清话,欢期一破颜。风流还爱竹,此夜尚思闲。
典午固薄德,南风扇群污。
痴儿各翻覆,血刃起污屠。
老羝作人语,海上生羊鱼。
山东二百州,白日栖群胡。
更擅年代足,文皇受乾符。
泰少否则长,岂亦天意欤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