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舂粮出求仁,行李弥宇宙。久客渺愁人,马饥仆夫瘦。
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禾黍锄其骄,牛羊鞭在后。
隐几天籁寒,六凿忽通透。
蝉蜕岩间果是无,世人妄想可怜渠。有方为子换凡骨,来读晦庵新著书。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
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
绝域言旋后,年华屈指中。我方依禁闼,君正董河工。
意气芝兰臭,行踪牛马风。天山同汉水,契阔更西东。
风定小窗明,半睡初阑,双眉乍展。追数馀寒,浪过春半。
花有恨、一枝不稳,柳如人、三眠巳倦。莫更惜几日韶光,催取玉矾香满。
还愁轻暖处,更一丝云茧。横掠山腰,虽则暂时消散。
怕黄昏、玉绳低挂,又参差、碧绡斜捲。青天如梦,倩取百啭啼莺唤。
溪临千文流,下有百尺泥。铜瓶偶坠此,至宝中道遗。
思之弗能置,朝夕颦双眉。洗濯忽在手,把玩不忍离。
汲深固有用,履险真如夷。神物岂终失,笑歌欲忘饥。
行当荐清庙,永结千载期。
夹道长松风聒聒,满沟乱石水泠泠。断云衔雨溪南去,失却长山一半青。
飞空仙人厌蓬壶,游戏下作眉山苏。兴酣落笔有元气,回斡造化吞江湖。
辞雄义密援据博,读者岂易探根株。俗传王注多假托,穿凿附会欺庸愚。
吴兴司谏抉天奥,磨丹闭户穷朝晡。景蕃该洽助商订,四十二卷同瑶瑜。
天荒地老岁华改,鼠啮蠹蚀尘泥污。公安得此嘉泰本,篇帙虽缺神敷腴。
殷勤补缀付剞劂,膏泽要使均沾濡。独留旧本自吟赏,岂散鳞爪藏丽珠。
忽然惠我意安在,勉以文字相嬉娱。嵇康疏懒学久废,往迹尚可谈其粗。
先生数奇困谗口,备历患难投艰虞。遗文何罪遭禁锢,良玉岂惮经洪炉。
宁期旷世有自己,笠屐静对真形图。寸缣尺蹄费捃摭,零落幸免抛榛芜。
春风水国花事好,轻舠远涉东南隅。新篘既醉吴市酒,异味行啖松江鲈。
更惊秘简落吾手,喜极不尽狂歌呼。辱公期望恐难称,大愧识字耕田夫。
携归留作最后供,古香绕座无时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