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河朔初辞爨析骸,都城还许谢烦埃。日长穷巷春归后,万绿阴阴锁吹台。
天心将改礼闱徵,养士犹传十四陵。板荡人材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朱衣点过无光气,淡墨堆中有废兴。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
问东阑瘦雪,尚消得,几清明。是拆绣楼台,差池燕羽,佻巧鸠鸣。
金铃。未知系处,更苍苔、颠倒藉红英。禁断寻芳意绪,交加中酒心情。
多生。有客惜香盟。愁检瘗花铭。渐数尽番风,强扶倭堕,还忍伶俜。
阴晴。问春未准,怕到头、开落总无声。梦里催归杜宇,香车不劝逢迎。
吾闻句漏仙翁之丹井,乃在紫微之阳东山之顶。
仙翁丹成去不归,但见一泓寒碧涵秋影。当年仙翁鍊丹砂,呼吸沆瀣餐朝霞。
陶镕日月精,鍊冶紫河车。玄液化白雪,真胎结黄芽。
一朝骑龙去,翱翔太清家。遗此百尺井,千古令人嗟。
辘轳无声石苔紫,子规啼老长松花。我来汲井凌绝顶,夜半飞出黄金鸦。
直疑此水接东海,上通银汉之灵槎。灵槎迢迢贯明月,汉使西回持绛节。
矫如黄鹄摩晴空,何待金丹蜕凡骨。酌以丹井水,载歌仙人篇,永言保之合自然。
勿因离别损颜色,此水可以期长年。
抄写犹前日,吟哦遂隔年。真成坠眢井,未易及深泉。
曷日仙能至,何时弹比圆。自非深致力,宁识贵吾贤。
烟围空翠接仙寰,一径晴岚下碧山。山店余清足流憩,细听松涧泻潺湲。
浮山若浮云,梗寄沧江滨。坤舆辟句秘,洞壑清且真。
绝顶窥天池,青光摇奫沦。石理成芙蕖,閟此万古春。
岌岌绕云梯,竦步趋嶙刚。循岩百折下,苔滑铺绿茵。
蹈险学猱掷,扪石疑鳞皴。梵宇何窈窕,风扫无纤尘。
连云既贡巧,壁立尤趁人。左旋复右转,曲径环风轮。
涧道拟桃源,飞流纡长绅。相将至总岩,妙绝如有神。
石穴成蜂房,玲珑无比伦。错出不胜指,骇愕嗟奇珍。
崖窟象无定,造作曲洪钧。怪此石众夥,万新无一陈。
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山灵应有缘,我欲问前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