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三年不相见,相见当何时。曩别不谓久,后期庸可知。
周南滞留地,宿昔太史悲。春草期山中,王孙发垂丝。
怀宝常若迷,献玉常若疑。闻君已屡荐,终岁独差池。
得鹿在诡遇,亡羊实多岐。著书成自乐,回首空相思。
慈竹绿而贞,慎草青以润。披纷瑞香蟠,纠屈栀子韧。
蓬然出众美,生意各欣振。虚庭荫深广,烈日光不瞬。
泉石涵清妍,盎盆陟崇峻。移床坐其侧,凉吹飒两鬓。
重门掩苔藓,尘迹戒蹂躏。赏幽君子心,席地频洒汛。
茗瓯既己陈,酒盏焉得摈。高情寄林壑,乐此乐无竟。
我惭去田园,畏暑剧焚烬。抱瓮息林阴,还思问田畯。
欲落不落天上雪,欲去不去闽中人。红尘香暖荔枝国,白日醉卧芙蓉茵。
功名富贵傥来暖,政事文章奚足珍。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在知己,宁论千里与万里。志士鸡鸣中夜起,秋雨粼粼剑光紫。
万骑时巡九月回,年年望幸寺门开。儿童不识髯龙远,犹问君王几日来。
